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2页 |
·干旱胁迫的信号传导 | 第11-15页 |
·主要信号传导物质 | 第11-13页 |
·信号传导途径 | 第13-15页 |
·植物干旱胁迫下诱导的基因表达 | 第15-21页 |
·参与干旱胁迫下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 | 第15-16页 |
·干旱胁迫下诱导的基因表达途径 | 第16-17页 |
·干旱胁迫下诱导的功能蛋白 | 第17-21页 |
·植物干旱后复水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植物胁迫后的补偿效应 | 第21页 |
·干旱后复水补偿效应产生的机制 | 第21-22页 |
·干旱后复水补偿效应的类型 | 第22-23页 |
·作物补偿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23页 |
·作物补偿效应分子机理研究 | 第23-24页 |
·功能基因组学及其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24-29页 |
·基因差异表达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基因功能验证的主要方法 | 第28-29页 |
·糜子抗旱性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0-31页 |
·技术路线与预期成果 | 第31-32页 |
第二章 糜子干旱及复水相关基因cDNA-AFLP 差异显示 | 第32-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材料 | 第32页 |
·总RNA的提取与DNaseⅠ处理 | 第32-33页 |
·双链cDNA 的合成及纯化 | 第33-34页 |
·cDNA-AFLP反应与程序 | 第34-35页 |
·差异片段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回收与再扩增 | 第35页 |
·再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回收 | 第35页 |
·差异片段的克隆、转化与测序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糜子叶片对照及干旱胁迫下基因差异表达谱 | 第36-39页 |
·部分差异条带的序列分析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糜子干旱后复水抑制消减杂交文库的构建及文库质量检测 | 第42-5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6页 |
·材料 | 第42-43页 |
·总RNA提取及DNase I 处理 | 第43页 |
·cDNA 文库的构建 | 第43-45页 |
·消减杂交效率检测 | 第45页 |
·PCR产物的克隆、转化与鉴定 | 第45-46页 |
·质粒提取 | 第46页 |
·质粒的 EcoRⅠ酶切鉴定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总 RNA 质量检测 | 第46-47页 |
·cDNA 消减杂交和抑制性PCR 效果检测 | 第47-48页 |
·消减杂交效率检测 | 第48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 第48-49页 |
·阳性克隆的质粒及酶切检测 | 第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第四章 糜子复水相关基因片段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谱的初步建立 | 第51-6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1-52页 |
·材料 | 第51页 |
·SSH 文库的构建与差异片段的获得 | 第51页 |
·差异片段的序列测定 | 第51-52页 |
·差异表达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64页 |
·序列测定 | 第52-53页 |
·序列的重叠群分析及比对结果统计 | 第53-54页 |
·RC 文库的序列比对结果分析 | 第54-58页 |
·RS 文库的序列比对结果分析 | 第58-62页 |
·两个复水相关文库的比较分析 | 第62-64页 |
·讨论 | 第64-67页 |
·关于复水文库的构建 | 第64-65页 |
·干旱后复水的信号传导 | 第65页 |
·功能基因在复水中的作用 | 第65-66页 |
·细胞的防卫与保护机制 | 第66页 |
·植物对环境胁迫的交叉适应 | 第66-67页 |
第五章 部分差异片段的半定量 RT-PCR 验证 | 第67-7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7-68页 |
·材料 | 第67页 |
·糜子总RNA 的提取及痕量DNA 的去除 | 第67页 |
·cDNA 第一链的合成 | 第67页 |
·RT-PCR 所用引物、反应体系及程序 | 第67-6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8-71页 |
·模板浓度的确定 | 第68-69页 |
·不同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69-71页 |
·讨论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糜子抗逆相关基因全长cDNA 序列的克隆与结构分析 | 第73-9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3-75页 |
·材料 | 第73页 |
·糜子叶片 DNA 的提取 | 第73-74页 |
·糜子叶片总 RNA 的提取 | 第74页 |
·cDNA 第一链的合成 | 第74页 |
·基因组PCR 或RT-PCR 引物序列及反应温度 | 第74页 |
·基因组PCR 或RT-PCR 反应体系及程序 | 第74页 |
·目的片段的克隆与测序 | 第74-75页 |
·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及网站 | 第7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5-90页 |
·糜子GTP 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第75-79页 |
·糜子 MYB 家族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第79-82页 |
·糜子 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第82-86页 |
·糜子 Suil 蛋白翻译因子的克隆与分析 | 第86-88页 |
·糜子泛素家族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第88-90页 |
·讨论 | 第90-93页 |
·GTP 结合蛋白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 第90页 |
·MYB 家族转录因子 | 第90-91页 |
·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 | 第91页 |
·SUI1 翻译起始因子 | 第91-92页 |
·泛素家族基因 | 第92-9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7页 |
附录 | 第107-108页 |
缩略词与英汉对照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作者简介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