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0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8-10页 |
| 第二章 近年来我国利率政策变化情况 | 第10-17页 |
| ·我国利率政策回顾 | 第10-12页 |
| ·计划经济时期的利率政策 | 第10-11页 |
| ·改革开放初期的利率政策 | 第11-12页 |
| ·1996年以来九次基准利率调整概况 | 第12-13页 |
| ·1996年—1997年的恢复性调整 | 第12-13页 |
| ·1998年—1999年的调控性调整 | 第13页 |
| ·2002年的扩大内需的调整 | 第13页 |
| ·2004年抑制经济增长压力的上调 | 第13页 |
|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进及其效果分析 | 第13-16页 |
|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进过程 | 第13-14页 |
|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 | 第14-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促使利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 第17-23页 |
| ·通货膨胀与利率 | 第17-19页 |
| ·预期通货膨胀率成为联结实际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纽带 | 第17-18页 |
| ·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呈正相关关系 | 第18-19页 |
| ·企业成本与利率 | 第19-20页 |
| ·从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看,企业的经营状况要求降息 | 第19-20页 |
| ·较高的利息成本降低了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第20页 |
| ·汇率与利率 | 第20-22页 |
| ·套利资本的存在迫使我国利率随外国利率的下调而下调 | 第20-21页 |
| ·规避管制套利资本流入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四章 我国利率变化的政策效应实证分析 | 第23-37页 |
| ·利率下调对居民消费(物价)的政策效应实证分析 | 第23-25页 |
|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状况削弱了利率的消费效应 | 第23-24页 |
| ·利率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降低了利率政策的消费效应 | 第24页 |
| ·消费结构改变是利率的消费效应难以体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 第24-25页 |
| ·利率下调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效应实证分析 | 第25-26页 |
| ·银行利率大幅度下调,对开发商的影响 | 第25页 |
| ·银行利率大幅度下调,对购房置业者的影响 | 第25-26页 |
| ·利率下调对股票市场的政策效应实证分析 | 第26-30页 |
| ·中国股市受宏观层面影响较大,降息效应未完全显示出来 | 第27页 |
| ·股市对各次降息的反应不尽相同 | 第27-28页 |
| ·降息有时未能引起股价上涨反而会使股价显著下跌 | 第28页 |
| ·中国股市的不成熟和不规范使降息效应还不能充分显示出来 | 第28-29页 |
| ·信息的不对称和缺乏透明度对中国股市具有较大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利率下调对汇率的影响效应分析 | 第30-33页 |
| ·我国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效应分析 | 第30-32页 |
| ·我国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 ·2004年利率上调的政策效应综合实证分析 | 第33-36页 |
| ·本次利率上调的经济背景 | 第33-34页 |
| ·本次利率上调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 第34页 |
| ·本次利率调整对企业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本次利率上调对金融业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灵活运用利率政策为经济建设服务 | 第37-43页 |
| ·加强利率调节的灵活性以改变公众预期 | 第37-38页 |
| ·推进利率的市场化 | 第38-39页 |
| ·有效利用利率政策效应的正面影响 | 第39-40页 |
| ·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的货币调控能力 | 第40-41页 |
| ·要降低基础货币的内生性 | 第40页 |
| ·放宽对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的条件 | 第40页 |
| ·改革法定准备金制度 | 第40-41页 |
| ·对我国利率水平变化趋势的预期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 第50页 |
|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