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宁波地区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20页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概况第14-16页
     ·有关物种—面积关系的研究概况第16-18页
     ·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的研究概况第18-20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技术路线第21-31页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第21-23页
     ·气候特征第21页
     ·地貌特征第21-22页
     ·土壤特征第22-23页
   ·研究区域植被概况第23-30页
     ·次生常绿阔叶林第24页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第24-25页
     ·落叶阔叶林第25页
     ·针阔混交林第25-27页
     ·针叶林第27-28页
     ·灌丛第28-30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0-31页
第三章 宁波地区退化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第31-39页
   ·研究方法第31-33页
     ·样地调查第31-32页
     ·样方处理第32页
     ·物种多样性测度第32页
     ·种—面积曲线拟合第32-33页
     ·宁波地区退化植被总物种数的估计第33页
   ·宁波地区退化植被的物种丰富度特征第33-34页
     ·退化植被的物种丰富度第33-34页
     ·不同退化群落间α多样性的对比第34页
   ·宁波地区退化植被的种—面积曲线第34-37页
     ·种—面积曲线的拟合第34-35页
     ·种—面积曲线特征第35-36页
     ·宁波地区退化群落的物种总数估计第36-37页
   ·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宁波地区退化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因子分析——以天童—东钱湖地区为例第39-45页
   ·研究方法第39-42页
     ·样地调查第39-40页
     ·物种多样性测度第40页
     ·退化群落物种多样性主要影响因子的确定第40-42页
   ·影响天童—东钱湖地区退化植被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因子第42页
   ·小结第42-45页
第五章 宁波地区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以及与退化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第45-53页
   ·研究方法第45-46页
     ·样地调查第45-46页
     ·资料收集第46页
     ·物种多样性测度第46页
     ·种—面积曲线拟合第46页
     ·宁波地区常绿阔叶林总物种数的估计第46页
     ·种—面积曲线的比较第46页
   ·宁波地区常绿阔叶林的种—面积曲线第46-49页
     ·宁波地区常绿阔叶林种—面积曲线的拟合第46-47页
     ·宁波地区常绿阔叶林的种—面积曲线特征第47-48页
     ·宁波地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物种总数估计第48-49页
   ·宁波地区常绿阔叶林及其退化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对比第49-50页
     ·宁波地区常绿阔叶林及其退化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比较第49页
     ·宁波地区常绿阔叶林及其退化群落种—面积曲线的比较第49-50页
   ·小结第50-53页
第六章 宁波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神经网络建立和模拟——以天童—东钱湖地区为例第53-66页
   ·研究方法第53-57页
     ·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第53-55页
     ·评价因子的选取和分级第55-57页
   ·天童—东钱湖地区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立第57-59页
   ·天童—东钱湖地区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的模拟第59-64页
     ·虚拟生境下的物种丰富度模拟第59-61页
     ·土层厚度减小条件下区域物种丰富度的响应第61-62页
     ·人类干扰强度增加条件下区域物种丰富度的响应第62-64页
   ·小结第64-66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第66-69页
   ·研究结论第66-68页
   ·研究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源于澳洲青苹果的多酚氧化酶(PPO)特性及阻氧抑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皮肤细胞色素P450酶的表达调控及相关药物代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