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铁路客站景观设计研究初探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 ·我国铁路客站景观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8-21页 |
| 第2章 铁路客站景观设计相关概念和构成 | 第21-30页 |
| ·铁路客站景观设计相关概念 | 第21-24页 |
| ·景观 | 第21-22页 |
| ·景观设计 | 第22-23页 |
| ·铁路客站景观设计 | 第23-24页 |
| ·铁路客站景观设计的构成 | 第24-30页 |
| ·铁路客站景观的构成要素 | 第24-26页 |
| ·铁路客站的类型与景观 | 第26-28页 |
| ·铁路客站的功能分区与景观 | 第28-29页 |
| ·铁路客站景观设计跨学科的综合特征 | 第29-30页 |
| 第3章 大型铁路客站景观设计影响因素研究 | 第30-42页 |
| ·景观与地域景观风貌 | 第30-34页 |
| ·景观与城市规划 | 第34-35页 |
| ·客站景观与站场选址的关系 | 第34页 |
| ·客站景观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效应 | 第34-35页 |
| ·客站景观与城市空间结构体系的关系 | 第35页 |
| ·客站景观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 第35页 |
| ·景观与建筑特色 | 第35-37页 |
| ·建筑造型、空间形态形成的景观特色 | 第36页 |
| ·建筑结构体系形成的景观特色 | 第36-37页 |
| ·景观与客站综合功能 | 第37-39页 |
| ·新型功能关系产生的景观特色 | 第37-38页 |
| ·业态功能对景观的启示 | 第38-39页 |
| ·景观与旅客心理行为模式 | 第39-42页 |
| ·心理模式分析 | 第40页 |
| ·行为模式分析 | 第40-42页 |
| 第4章 大型铁路客站景观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 第42-46页 |
| ·景观设计的原则 | 第42-43页 |
| ·交通特色原则 | 第42页 |
| ·多样性原则 | 第42页 |
| ·综合性原则 | 第42-43页 |
| ·生态性原则 | 第43页 |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43页 |
| ·景观设计地调研 | 第43-46页 |
| ·基地调研 | 第44页 |
| ·资料分析 | 第44页 |
| ·方案构思 | 第44-45页 |
| ·方案实施 | 第45页 |
| ·维护和完善 | 第45-46页 |
| 第5章 大型铁路客站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 | 第46-86页 |
| ·站前广场景观 | 第46-57页 |
| ·停车场景观 | 第57-62页 |
| ·高架桥景观 | 第62-65页 |
| ·站房内部空间景观 | 第65-73页 |
| ·进出站大厅景观 | 第65-68页 |
| ·候车大厅景观 | 第68-69页 |
| ·交通通道景观 | 第69-73页 |
| ·站场空间景观 | 第73-76页 |
| ·铁路客站系统设施景观 | 第76-86页 |
| ·景观照明设施 | 第76-79页 |
| ·标识引导设施 | 第79-81页 |
| ·无障碍设施 | 第81-82页 |
| ·公共服务设施 | 第82-86页 |
| 第6章 案例调研分析与实践 | 第86-121页 |
| ·案例调研分析综述 | 第86-91页 |
| ·调研概况报告与分析 | 第87-89页 |
| ·调研案例分类与剖析 | 第89-91页 |
| ·全面的景观节点分析 | 第91-102页 |
| ·上海南站 | 第91-97页 |
| ·北京南站 | 第97-102页 |
| ·突出的景观节点分析 | 第102-108页 |
| ·深圳站——换乘枢纽景观改造 | 第102-105页 |
| ·广州站——室内庭院景观 | 第105-106页 |
| ·武昌站——地域文化性广场景观 | 第106-108页 |
| ·调研小结 | 第108-110页 |
| ·实践 | 第110-121页 |
| ·理论实践研究——京沪高铁客站景观空间研究 | 第110-114页 |
| ·设计实践分析——南京南站节点空间景观设计 | 第114-121页 |
| 结论与探讨 | 第121-123页 |
| 致谢 | 第123-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2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