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转辙机电动机在线监测通信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 第2章 总体设计及相关技术 | 第13-22页 |
| ·总体设计方案 | 第13-15页 |
| ·需求分析 | 第13页 |
| ·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 第13-14页 |
| ·通信处理机设计方案 | 第14-15页 |
| ·Nios Ⅱ软核嵌入式处理器 | 第15-17页 |
| ·Nios Ⅱ开发平台 | 第17-20页 |
| ·Quartus Ⅱ简介 | 第17-18页 |
| ·SOPC Builder开发工具 | 第18-19页 |
| ·Nios Ⅱ IDE软件开发环境 | 第19-20页 |
| ·基于Nios Ⅱ处理器的SOPC系统开发流程 | 第20-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系统通信方案设计 | 第22-29页 |
| ·系统通信技术要求 | 第22页 |
| ·监测系统的主要通信方式 | 第22-27页 |
| ·无线数传电台 | 第22-23页 |
| ·公网移动数据通信 | 第23页 |
| ·现场总线通信方式 | 第23-25页 |
| ·光纤通信 | 第25页 |
| ·电力线载波通信 | 第25-27页 |
| ·系统通信方式选择 | 第27-28页 |
| ·现场与室内的通信方式选择 | 第27-28页 |
| ·处理机与PC机的通信方式选择 | 第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4章 通信处理机软硬件设计 | 第29-46页 |
| ·芯片选型 | 第29-30页 |
| ·FPGA芯片选择 | 第29-30页 |
| ·配置芯片选择 | 第30页 |
| ·存储器芯片选择 | 第30页 |
| ·基于Nios Ⅱ处理器SOPC系统搭建 | 第30-37页 |
| ·Nios Ⅱ CPU配置 | 第31页 |
| ·UART内核配 | 第31-33页 |
| ·定时器内核配置 | 第33-35页 |
| ·SDRAM控制器配置 | 第35-36页 |
| ·Nios Ⅱ处理器系统生成 | 第36-37页 |
| ·SDRAM存储电路 | 第37页 |
| ·FPGA配置模块设计 | 第37-39页 |
| ·JTAG配置电路设计 | 第38页 |
| ·AS配置电路设计 | 第38-39页 |
| ·基于RS-232的UART通信模块设计 | 第39-40页 |
| ·复位、时钟和电源电路设计 | 第40-42页 |
| ·复位电路 | 第40-41页 |
| ·时钟电路 | 第41页 |
| ·电源电路 | 第41-42页 |
| ·基于Nios Ⅱ IDE软件设计 | 第42-45页 |
| ·HAL | 第42-43页 |
| ·启动程序 | 第43-44页 |
| ·UART驱动程序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系统通信协议设计 | 第46-53页 |
| ·通信协议帧格式设计 | 第46-47页 |
| ·通信协议应用 | 第47-49页 |
| ·下行通信协议应用 | 第47-48页 |
| ·上行通信协议应用 | 第48-49页 |
| ·差错控制 | 第49-50页 |
| ·通信协议实现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6章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 ·多串口转发通信处理机测试 | 第53-54页 |
| ·整个通信系统的测试 | 第54-55页 |
| ·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附录1 | 第63-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