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环境质量检测方法研究与监控软件设计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性和意义 | 第7-10页 |
·我国空气污染现状概述 | 第7-8页 |
·空气污染的危害 | 第8-9页 |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的意义 | 第9-10页 |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和发展 | 第10-13页 |
·城市空气污染分析 | 第10-12页 |
·空气质量监测现状与发展 | 第12-13页 |
·浙江省空气环境质量监测要求 | 第13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 第13-15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的目标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空气环境质量检测指标及检测技术研究 | 第15-30页 |
·空气环境质量常规检测指标 | 第15页 |
·二氧化硫(SO_2)检测技术 | 第15-18页 |
·SO_2紫外荧光法测量原理 | 第15-17页 |
·紫外荧光法SO_2分析仪组成结构 | 第17-18页 |
·氮氧化物(NOx)检测技术 | 第18-22页 |
·NOx化学荧光法测量原理 | 第18-20页 |
·化学荧光法NOx分析仪组成结构 | 第20-22页 |
·PM10检测技术 | 第22-24页 |
·重量法 | 第22-23页 |
·β射线吸收原理 | 第23-24页 |
·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技术 | 第24-30页 |
·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 第24页 |
·色谱法原理 | 第24-25页 |
·色谱图及相关术语 | 第25-26页 |
·色谱分离法基本理论 | 第26-27页 |
·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 第27-29页 |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和应用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空气质量自动监控系统设计 | 第30-42页 |
·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 | 第30-31页 |
·监控系统功能分析 | 第31-35页 |
·现场自动监控系统功能分析 | 第31-33页 |
·网络传输软件功能分析 | 第33-34页 |
·中心站远程监控系统功能分析 | 第34-35页 |
·空气质量自动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第35-42页 |
·监控系统体系结构 | 第35-37页 |
·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 第37-38页 |
·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第38-39页 |
·监控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39-42页 |
第四章 空气质量自动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第42-63页 |
·软件工程理论 | 第42-44页 |
·软件工程概述 | 第42页 |
·软件过程模型与选择 | 第42-44页 |
·空气质量自动监控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 第44-47页 |
·功能需求分析 | 第44-45页 |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第45-46页 |
·编程工具选择 | 第46-47页 |
·空气质量自动监控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47-52页 |
·现场自动监控软件总体设计 | 第47-49页 |
·中心站远程监控软件总体设计 | 第49-50页 |
·网络数据传输软件总体设计 | 第50-52页 |
·现场自动监控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52-57页 |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 第52-54页 |
·后台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第54-57页 |
·中心站远程监控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57-58页 |
·网络数据传输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58-63页 |
·网络自动接入模块 | 第58-59页 |
·Socket通信模块 | 第59-61页 |
·FTP数据传输模块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空气质量自动监控系统的软件实现与测试 | 第63-76页 |
·现场站自动监控系统软件实现 | 第63-70页 |
·数值显示实现 | 第63-64页 |
·实时趋势实现 | 第64页 |
·数据查询实现 | 第64-67页 |
·参数查询实现 | 第67-68页 |
·参数设置实现 | 第68-69页 |
·报表输出实现 | 第69-70页 |
·远程监控系统软件实现 | 第70-71页 |
·站点信息及站点选择 | 第70页 |
·站点访问 | 第70-71页 |
·网络数据传输软件实现 | 第71-73页 |
·拨号网络的实现 | 第72-73页 |
·Socket通信的实现 | 第73页 |
·FTP数据传输的实现 | 第73页 |
·空气质量自动监控系统软件测试 | 第73-76页 |
·软件测试的类型 | 第73-74页 |
·软件测试过程 | 第74-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总结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