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局车务段安全管理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安全管理对于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 | 第9页 |
·车务段提高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哈尔滨铁路局车务系统行车事故基本情况 | 第12-15页 |
·车务段安全管理概述 | 第12页 |
·车务系统行车事故数目统计 | 第12-13页 |
·行车事故分类统计 | 第13-14页 |
·按事故性质统计 | 第13-14页 |
·按事故等级统计 | 第14页 |
·分析总结 | 第14-15页 |
第3章 接发列车事故分析 | 第15-26页 |
·车务段接发列车惯性事故分类 | 第15-16页 |
·错误办理接发列车事故分析 | 第16-23页 |
·事故资料 | 第16-18页 |
·错误办理接发列车种类分析 | 第18-20页 |
·错误办理接发列车事故原因 | 第20页 |
·预防措施 | 第20-23页 |
·关闭折角塞门开车事故分析 | 第23-24页 |
·事故资料 | 第23页 |
·关闭折角塞门开车事故原因分析 | 第23-24页 |
·关闭折角塞门开车所能造成的后果 | 第24页 |
·预防措施 | 第24页 |
·列车抱闸开车事故分析 | 第24-26页 |
·事故资料 | 第24-25页 |
·列车抱闸开车事故原因分析 | 第25-26页 |
第4章 调车作业事故分析 | 第26-45页 |
·调车作业事故分类 | 第26-27页 |
·调车脱轨事故分析 | 第27-34页 |
·事故资料 | 第27-29页 |
·调车脱轨事故原因分析 | 第29-31页 |
·调车脱轨事故预防措施 | 第31-34页 |
·调车挤岔事故分析 | 第34-39页 |
·事故资料 | 第34-35页 |
·调车挤岔事故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调车挤岔事故预防措施 | 第37-39页 |
·车辆溜逸造成事故分析 | 第39-45页 |
·事故资料 | 第39-41页 |
·车辆溜逸事故原因分析 | 第41-42页 |
·车辆溜逸主要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车务段管内各站防溜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 第43-45页 |
第5章 调车作业中车当作业人身伤害分析 | 第45-51页 |
·人身安全事故浅析 | 第45页 |
·车当作业人身伤害事故案例 | 第45-46页 |
·编制车当作业人身伤害事故树 | 第46-47页 |
·车当作业人身伤害事故树分析 | 第47页 |
·预防车当作业人身安全事故的对策 | 第47-51页 |
·切实加强联防互控 | 第47-49页 |
·其他措施 | 第49-51页 |
第6章 铁路局车务段安全管理研究 | 第51-77页 |
·铁路局车务段现有安全管理不足和弊端 | 第51-56页 |
·安全评价标准方面 | 第51-53页 |
·干部安全管理方面 | 第53页 |
·职工安全管理方面 | 第53-56页 |
·设备管理方面 | 第56页 |
·车务段干部安全管理体制 | 第56-64页 |
·干部安全管理逐级责任机制 | 第57-59页 |
·干部安全管理教育培训机制 | 第59-61页 |
·干部安全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 第61-63页 |
·干部考核任免机制 | 第63-64页 |
·车务段职工安全管理体制 | 第64-74页 |
·职工班组安全管理机制 | 第65-70页 |
·职工安全培训保障机制 | 第70-73页 |
·职工激励机制 | 第73-74页 |
·车务段环境安全管理体制 | 第74-75页 |
·建立自然环境安全管理机制 | 第74-75页 |
·建立社会环境安全管理机制 | 第75页 |
·建立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机制 | 第75页 |
·建立家庭环境安全管理机制 | 第75页 |
·车务段设备安全管理体制 | 第75-77页 |
·设备质量保障机制 | 第76页 |
·设备操作培训保障机制 | 第76页 |
·设备安全管理机制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