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排对粉煤灰性质影响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粉煤灰的危害及其利用 | 第10-14页 |
| ·粉煤灰的危害 | 第10页 |
| ·国外粉煤灰的排放及综合利用现状 | 第10-11页 |
| ·我国粉煤灰的排放及综合利用现状 | 第11-12页 |
| ·粉煤灰综合利用方式的分类 | 第12-13页 |
| ·粉煤灰的建材资源化 | 第13-14页 |
| ·湿排灰的利用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7页 |
| ·排放方式及其对粉煤灰性能的影响 | 第14-15页 |
| ·湿排灰建材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 | 第15-16页 |
| ·湿排灰的建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湿排灰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7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7-19页 |
|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2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19-23页 |
| ·原材料 | 第19-21页 |
| ·粉煤灰 | 第19页 |
| ·水泥 | 第19-20页 |
| ·砂 | 第20页 |
| ·石子 | 第20-21页 |
| ·水 | 第21页 |
| ·减水剂 | 第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 ·粉煤灰湿排的模拟 | 第21页 |
| ·粉煤灰的基本性质试验 | 第21-22页 |
| ·粉煤灰强度比试验 | 第22页 |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件成型 | 第22页 |
| ·新拌混凝土性能试验 | 第22页 |
| ·硬化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 第22页 |
|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 | 第22页 |
| ·微观试验 | 第22-23页 |
| 3 湿排对粉煤灰基本性质的影响 | 第23-36页 |
| ·湿排对粉煤灰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23-29页 |
| ·湿排对粉煤灰密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 ·湿排对粉煤灰堆积密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 ·湿排对粉煤灰细度的影响 | 第25-26页 |
| ·湿排对粉煤灰烧失量影响 | 第26-27页 |
| ·湿排对粉煤灰需水性的影响 | 第27-29页 |
| ·湿排对粉煤灰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29-31页 |
| ·湿排对粉煤灰体积安定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湿排灰的水化反应 | 第30-31页 |
| ·微观试验分析 | 第31-35页 |
| ·扫描电镜显微分析 | 第31-33页 |
| ·X 射线衍射试验分析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4 湿排灰的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 第36-52页 |
| ·粉煤灰的活性及其评定方法 | 第36-37页 |
| ·湿排灰活性随时间变化关系 | 第37-40页 |
| ·影响湿排灰活性变化的因素 | 第40-50页 |
| ·粉煤灰中CaO 的含量 | 第40-42页 |
| ·细度 | 第42-43页 |
| ·泡灰水的温度 | 第43-46页 |
| ·泡灰水的pH 值 | 第46-47页 |
| ·海水冲排 | 第47-49页 |
| ·浸泡方式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5 湿排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第52-64页 |
| ·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第52-57页 |
| ·对新拌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 ·对新拌混凝土泌水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 ·对新拌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的影响 | 第55-56页 |
| ·与减水剂的适应性 | 第56-57页 |
| ·对硬化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 ·混凝土配合比及拌合物性能 | 第57-58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59页 |
| ·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 第59-63页 |
| ·抗渗性 | 第59-61页 |
| ·抗碳化性能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4页 |
| ·展望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72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