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化发展及测度--以长三角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 第12页 |
·旅游产业进入区域竞合发展时代 | 第12-13页 |
·“同城化”促进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快速网络化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理论研究 | 第17-25页 |
·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 | 第17-18页 |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化 | 第18-19页 |
·长三角区域旅游空间结构 | 第19-20页 |
·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20-21页 |
·旅游中心地理论 | 第21页 |
·点轴系统理论 | 第21-22页 |
·核心-边缘理论 | 第22-23页 |
·旅游竞合理论 | 第23-24页 |
·社会网络理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化 | 第25-38页 |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化解析 | 第25-29页 |
·空间解析 | 第25-27页 |
·功能解析 | 第27-29页 |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化的演进机理 | 第29-32页 |
·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动力机制 | 第31-32页 |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化的时空演替 | 第32-36页 |
·低水平均衡发展阶段 | 第34页 |
·低水平集聚发展阶段 | 第34-35页 |
·低水平扩散发展阶段 | 第35-36页 |
·高水平均衡发展阶段 | 第36页 |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化的发展模式 | 第36-38页 |
·单核集聚模式 | 第36-37页 |
·多核互动模式 | 第37页 |
·网络一体化模式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化测度体系构建 | 第38-45页 |
·构建原则 | 第38-39页 |
·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 | 第38页 |
·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 | 第38页 |
·可操作与可比性原则 | 第38-39页 |
·指标选取 | 第39-40页 |
·指标说明 | 第40-45页 |
·网络发育度子指标体系 | 第40-43页 |
·网络平衡度子指标体系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实证研究——长三角 | 第45-71页 |
·长三角旅游发展态势 | 第45-51页 |
·旅游经济发展迅速 | 第45-46页 |
·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高 | 第46-47页 |
·旅游一体化程度较高 | 第47-48页 |
·区域交通网发达 | 第48-51页 |
·长三角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化 | 第51-64页 |
·旅游节点演变 | 第51-57页 |
·旅游通道演变 | 第57-60页 |
·旅游网络演变 | 第60-64页 |
·长三角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化测度 | 第64-69页 |
·网络发育度测度 | 第64-67页 |
·网络平衡度测度 | 第67-68页 |
·结论及讨论 | 第68-69页 |
·长三角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化发展建议 | 第69-71页 |
第六章 创新与不足 | 第71-73页 |
·研究成果及创新 | 第71页 |
·研究深化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表 | 第76-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附件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