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世界各国企业经济论文--中国论文--个别企业经济论文

BBJ公司基于战略的绩效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第一章 导论第1-14页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三节 研究架构第12-14页
  一、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二、研究的架构第13-14页
第二章 绩效管理理论述评第14-25页
 第一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综合经营业绩评价理论第15-17页
  一、霍尔的“四尺度”论第15页
  二、罗斯和林奇的业绩金字塔第15-16页
  三、目标管理法(MBO)第16-17页
 第二节 关键业绩指标法(KPI)第17-20页
  一、关键绩效指标的涵义第17页
  二、关键绩效指标分解第17-18页
  三、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第18-19页
  四、建立关键绩效指标管理体系的意义第19-20页
 第三节 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记分卡(balance scorecard)第20-25页
  一、平衡积分卡的主要内容和架构第20-23页
  二、平衡计分卡的平衡关系第23-24页
  三、平衡计分卡的优点第24-25页
第三章 绩效、绩效管理与基于战略的绩效管理第25-33页
 第一节 绩效的涵义第25页
 第二节 绩效管理第25-26页
 第三节 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第26-33页
  一、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第26-27页
  二、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第27-29页
  三、实施战略绩效管理所必须坚持的原则第29页
  四、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和传统意义上绩效管理的主要区别第29-31页
  五、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框架第31-33页
第四章 BBJ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33-41页
 第一节 BBJ公司基本背景介绍第33-34页
 第二节 BBJ公司绩效管理的现状第34-41页
  一、公司业绩管理现状第34-36页
  二、存在的问题第36-38页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8-41页
第五章 BBJ公司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的建立第41-59页
 第一节 确定指导原则、总体思路第41-42页
  一、指导原则第41页
  二、总体思路第41-42页
 第二节 基于战略的绩效管理系统的目的、目标体系设立的原则第42-44页
  一、绩效管理系统的目的第42-43页
  二、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第43-44页
 第三节 绩效考评的主体、组织保障、考评周期和目标计划的设定第44-48页
  一、绩效考评的主体第44-46页
  二、绩效评价的组织保障第46页
  三、评价周期的确定第46-47页
  四、绩效目标计划的设定第47-48页
 第四节 明晰企业战略,运用平衡计分卡确立关键绩效指标第48-59页
  一、教辅图书行业的发展现状第48-49页
  二、BBJ公司的资源优势第49页
  三、BBJ的SWORT分析第49-50页
  四、BBJ的发展战略第50页
  五、运用平衡计分卡,分解关键绩效指标第50-56页
  六、分析战略目标,决定流程结果性目标第56-59页
第六章 基于战略的绩效管理体系实施的内容与过程第59-80页
 第一节 梳理和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第59-60页
  一、BBJ企业原组织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9页
  二、BBJ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建议第59-60页
  三、进行工作分析,明确岗位职责,撰写职务说明书第60页
 第二节 依据目标分解结果,确定部门或团队的关键绩效指标第60-62页
 第三节 岗位的工作重点与关键绩效指标第62-63页
 第四节 能力和态度的关键绩效指标第63-64页
  一、能力指标第63页
  二、态度指标第63-64页
 第五节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64-68页
  一、权重及其确定方法第64-65页
  二、权重确定的原则第65页
  三、BBJ公司绩效管理系统中权重的确定第65-66页
  四、绩效考核结果的确定第66-68页
 第六节 BBJ战略绩效管理系统的运行实施和监控第68-72页
  一、绩效计划阶段第68页
  二、绩效辅导阶段第68-69页
  三、绩效评价阶段第69-70页
  四、绩效反馈阶段第70-72页
  五、绩效结果应用阶段第72页
 第七节 员工发展改进计划第72-75页
  一、制定个人能力发展计划的意义第73-74页
  二、个人能力发展计划的制定步骤第74-75页
 第八节 成功实施战略导向型绩效管理体系相关问题第75-80页
  一、在绩效考评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偏差问题及解决办法第75-76页
  二、管理层的角色定位与绩效管理第76-77页
  三、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第77页
  四、绩效障碍分析第77-80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80-82页
 一、总体评价第80页
 二、尚需完善之处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附录第84-95页
致谢第95-9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体系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极端值理论(EVT)的金融风险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