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外文摘要 | 第3-6页 |
导论 | 第6-10页 |
第1章 市民社会的理论阐释 | 第10-16页 |
·亚里士多德:市民社会理论基因的初显 | 第10-11页 |
·西赛罗:国家观的清晰表述 | 第11-12页 |
·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国家与社会二元观的奠定 | 第12-13页 |
·近代自由主义思想家:社会先于或外在于国家 | 第13页 |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集大成者及经典阐释者 | 第13-14页 |
·小结 | 第14-16页 |
第2章 市民社会的历史嬗变与法治的生成及其模式转换 | 第16-22页 |
·文化的孕育和成熟:市民社会精神家园的构筑 | 第16-18页 |
·商业的勃兴与扩张:市民社会新的利益主体的崛起 | 第18-19页 |
·权力多元格局的形成:市民阶级的独立品格、斗争能力的提升 | 第19-20页 |
·私法的复兴与作为公法之基础的民主观的浮现:市民社会法治模式的生成 | 第20-22页 |
第3章 市民社会的兴起与中国法治的境遇 | 第22-29页 |
·市民社会兴起的宏观视野 | 第22-24页 |
·法治的深层脉动在于市民社会 | 第24-25页 |
·转型中的中国法治的进程在怎样的中国境遇之中 | 第25-29页 |
第4章 市民社会的培育与中国法治秩序的确立 | 第29-39页 |
·市民社会的培育的成功概率 | 第29-31页 |
·法治秩序的确立依赖于对市民社会诸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具体运用 | 第31-39页 |
结语:反思与超越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44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44-45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45-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