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除磷技术的研究现状、水平及存在问题 | 第8-12页 |
| ·A/O(A~2/O)、Phoredox(Bardenpho)工艺、氧化沟、SBR等工艺 | 第9页 |
| ·侧流Phostrip工艺 | 第9-10页 |
| ·MBR组合工艺除磷 | 第10页 |
| ·除磷工艺研究新方向 | 第10-12页 |
| ·小结 | 第12页 |
| ·本研究内涵及技术要点 | 第12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论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试验概况 | 第13-17页 |
| ·试验装置与流程 | 第13-14页 |
| ·试验水质 | 第14-15页 |
| ·试验与运行方法 | 第15页 |
| ·试验的工艺路线 | 第15页 |
| ·试验方法 | 第15页 |
| ·测试项目与方法(见表2.3) | 第15页 |
| ·主要测试仪器与方法 | 第15-16页 |
| ·试验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MB(A~2/O)工艺特性试验 | 第17-32页 |
| ·MB(A~2/O)运行特性试验 | 第17-28页 |
| ·有机物的去除 | 第18-20页 |
| ·NH_3-N的去除 | 第20-22页 |
| ·TN的去除 | 第22-24页 |
| ·TP的去除 | 第24-27页 |
| ·MB(A~2/O)出水水质评价 | 第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MB(A~2/O)、MB(A/O)、CAS的运行特性比较 | 第28-32页 |
| ·有机物的去除 | 第29页 |
| ·氮的去除 | 第29-31页 |
| ·磷的去除 | 第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MB(A~2/O)的释磷试验 | 第32-38页 |
| ·生物释磷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 ·厌氧释磷机理 | 第32页 |
| ·厌氧释磷的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 ·静态释磷试验 | 第33-36页 |
| ·有机负荷率对厌氧释磷的影响 | 第33-34页 |
| ·硝酸盐对厌氧释磷的影响 | 第34-35页 |
| ·释磷池运行参数的确定 | 第35-36页 |
| ·连续除磷试验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化学除磷试验 | 第38-46页 |
| ·化学沉淀法除磷原理 | 第38-39页 |
| ·石灰混凝沉淀法 | 第38页 |
| ·金属盐混凝沉淀法 | 第38-39页 |
| ·助凝剂(PAM)的作用机理 | 第39页 |
| ·石灰(Ca(OH)_2)法除磷 | 第39-42页 |
| ·石灰投加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40页 |
| ·碱度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40-42页 |
| ·pH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42页 |
| ·铁盐(Fe~(3+))、铝盐(Al~(3+))法除磷 | 第42-44页 |
| ·铁盐和铝盐投加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 ·碱度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43页 |
| ·pH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 ·联合投药与仅石灰投加的化学除磷效果比较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六章 MB(A~2/O)中磷的平衡及磷回收潜能评估 | 第46-49页 |
| ·MB(A~2/O)磷的平衡 | 第46页 |
| ·磷回收潜能评估 | 第46-48页 |
| ·MB(A~2/O)的磷回收率 | 第47页 |
| ·化学除磷运行费用分析 | 第47页 |
| ·MB(A~2/O)的磷回收效益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附录 均匀设计分析计算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