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甘油理化性质及主要应用领域 | 第7页 |
·甘油生产方法 | 第7页 |
·甘油的生产机制 | 第7-8页 |
·化学转向酵母途径 | 第7-8页 |
·耐渗透压环境的甘油合成 | 第8页 |
·国内外发酵法生产甘油的现状 | 第8-1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产甘油假丝酵母乳清苷酸脱羧酶基因(URA3)的分离 | 第11-22页 |
·引言 | 第1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14页 |
·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11-12页 |
·质粒 | 第12页 |
·DNA分离 | 第12-13页 |
·转化 | 第13页 |
·试剂 | 第13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URA3基因的分离 | 第13页 |
·序列分析 | 第13页 |
·核苷酸序列号 | 第13-1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4-16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基因组文库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第14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URA3基因的分离 | 第14-15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URA3基因序列分析 | 第15页 |
·乳清苷酸脱羧酶基因(URA3)家族比较 | 第15-16页 |
·本章主要结论 | 第16-22页 |
第三章 产甘油假丝酵母磷酸核糖氨基苯甲酸异构酶基因(TRP1)的克隆 | 第22-28页 |
·引言 | 第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7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TRP1基因的分离 | 第22-24页 |
·重组质粒YCg1中外源DNA序列分析与TRP1结构基因的辨认 | 第24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TRP1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24-27页 |
·本章主要结论 | 第27-28页 |
第四章 产甘油假丝酵母核糖体蛋白L41基因的克隆与定点突变 | 第28-36页 |
·引言 | 第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28页 |
·DNA分离 | 第28页 |
·转化 | 第28页 |
·试剂 | 第28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核糖体蛋白L41基因的分离 | 第28-29页 |
·序列分析 | 第29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L41基因内含子去除与定点突变 | 第29-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核糖体蛋白L41基因的分离 | 第30-31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核糖体蛋白L41基因序列分析 | 第31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核糖体蛋白L4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酵母L41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31-34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核糖体蛋白L41基因内含子去除 | 第34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核糖体蛋白L41结构基因定点突变 | 第34-35页 |
·本章主要结论 | 第35-36页 |
第五章 产甘油假丝酵母整合位点的扩增及进化地位分析 | 第36-41页 |
·引言 | 第3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6-37页 |
·菌种来源 | 第36页 |
·试剂 | 第36页 |
·DNA分离 | 第36-37页 |
·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 | 第37页 |
·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18S rDNA和26S rDNA的扩增 | 第37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基于1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37-38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基于26S rDNA D1/D2区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38-40页 |
·本章主要结论 | 第40-41页 |
主要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