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黄芪的代谢组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32页
     ·黄芪的研究进展第9-28页
       ·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第9-10页
       ·黄芪的药理研究第10-11页
       ·黄芪的代谢组学研究第11-28页
     ·代谢组学及其应用第28-32页
       ·代谢组学的概念第28页
       ·代谢组学的工作流程及分析方法第28-30页
       ·代谢组学在民族植物学中的应用第30-32页
第二章 黄芪的民族植物学调查第32-38页
     ·民族植物学研究内容第32页
     ·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第32-34页
       ·文献及标本研究第32-33页
       ·野外调查及样品采集第33-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38页
       ·药用黄芪民间使用方法第34-35页
       ·黄芪野外识别特征第35-36页
       ·黄芪生境特征第36页
       ·黄芪原植物分类问题的提出第36-38页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分析黄芪次生代谢产物第38-64页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第38-40页
     ·实验方法第40-42页
       ·实验材料第40页
       ·样品制备第40页
       ·色谱条件的选择第40-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64页
       ·黄酮、黄酮苷类化合物的ESI-MS分析第42-49页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ESI-MS分析第49-64页
第四章 代谢组学的数据处理和解第64-76页
     ·数据的降维第64-65页
     ·实验部分第65页
     ·结果与讨论第65-76页
       ·不同居群药用黄芪的分类矩阵第65-66页
       ·潜在特征性化合物的选择与鉴定第66-67页
       ·特征性化合物的生物学意义第67-76页
第五章 黄芪原植物分类学研究第76-81页
     ·黄芪的分类简史第76-77页
       ·黄芪的分类概况第7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中蒙古黄芪地位的改变第76-77页
     ·研究方法——化学分类学方法第77页
     ·结果及讨论第77-81页
       ·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的分类关系第77-79页
       ·北蒙古黄芪的分类学地位第79-81页
第六章 结论第81-83页
第七章 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3页
附录一 化合物的ESI-MS谱图第93-98页
附录二 黄芪样品粗提物的紫外光谱图、ESI-MS正负总离子流图第98-106页
发表论文目录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制造业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硫化氢在大豆抗旱适应中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