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4页 |
1.1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1.1 节水的意义 | 第9-10页 |
1.1.2 节水技术概述 | 第10页 |
1.2 小麦节水施肥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1 水分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10-12页 |
1.2.2 氮素对小麦生长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12页 |
1.2.3 水分及其氮素互作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14-18页 |
2.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土壤概况 | 第14页 |
2.2 试验设计及田间实施 | 第14-15页 |
2.3 试验观测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15-1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8-53页 |
3.1 不同处理土壤水分变化动态 | 第18-19页 |
3.2 不同灌水和施肥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9-23页 |
3.2.1 不同处理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 | 第19-20页 |
3.2.2 不同处理的群体消长动态 | 第20-21页 |
3.2.3 不同处理的单株干物质积累动态 | 第21-22页 |
3.2.4 不同处理的单株叶面积 | 第22-23页 |
3.3 不同灌水和施肥处理对小麦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23-28页 |
3.3.1 不同处理对旗叶面积的影响 | 第23页 |
3.3.2 不同处理对株高的影响 | 第23-24页 |
3.3.3 不同处理对穗下茎节的影响 | 第24-25页 |
3.3.4 不同处理对倒二茎节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5 不同处理对倒三茎节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6 不同处理对基部茎节的影响 | 第27-28页 |
3.4 不同灌水和施肥处理对小麦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8-40页 |
3.4.1 不同处理对植株含水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3.4.2 不同处理对旗叶含水状况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3 不同处理对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响 | 第30-33页 |
3.4.4 不同处理对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3-40页 |
3.5 不同灌水和施肥处理对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 | 第40-42页 |
3.5.1 不同处理对籽粒形成过程中干重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40-41页 |
3.5.2 不同处理对籽粒灌浆强度和灌浆时间的影响 | 第41-42页 |
3.6 不同灌水和施肥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42-48页 |
3.6.1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3.6.2 不同处理对收获德数的影响 | 第43-44页 |
3.6.3 不同处理对穗粒数的影响 | 第44页 |
3.6.4 不同处理对粒重的影响 | 第44-45页 |
3.6.5 不同处理对经济系数的影响 | 第45页 |
3.6.6 不同处理对穗部性状的影响 | 第45-47页 |
3.6.7 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分析 | 第47-48页 |
3.7 各指标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 | 第48-53页 |
3.7.1 形态指标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48-49页 |
3.7.2 生理指标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49-5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3-56页 |
4.1 不同处理对生育进程的影响 | 第53页 |
4.2 不同处理的群体消长动态 | 第53页 |
4.3 不同处理对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 不同处理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4页 |
4.5 不同处理对群体光合指标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54页 |
4.6 不同处理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4-55页 |
4.7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