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根、叶器官对花期干旱的响应及其复水补偿生长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 符号说明 | 第11-13页 |
| 1. 文献综述与立题思想 | 第13-2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 ·水分胁迫对叶片的影响 | 第13-14页 |
| ·水分胁迫对根系的影响 | 第14-15页 |
| ·复水补偿生长与干物质积累 | 第15-16页 |
| ·水分响应的重要指标 | 第16-18页 |
| ·水分胁迫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本研究的立题思想 | 第19-2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 ·试验背景值 | 第20-21页 |
| ·试验处理 | 第21-22页 |
| ·供试品种的确定 | 第21页 |
| ·控制性试验 | 第21-22页 |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2-27页 |
| ·采样及其预处理 | 第22页 |
| ·水分参数指标 | 第22-24页 |
| ·形态、生理指标 | 第24-25页 |
| ·产量与农艺性状指标 | 第25页 |
| ·生化测定指标 | 第25-27页 |
| ·矿质灰分 | 第27页 |
| ·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88页 |
| ·不同处理的水分亏缺效果 | 第28-30页 |
| ·田间水分亏缺 | 第28页 |
| ·群体水分亏缺 | 第28-29页 |
| ·植株水分亏缺 | 第29-30页 |
| ·根系的水分响应 | 第30-43页 |
| ·根量的响应 | 第30-34页 |
| ·根系细胞渗透调节 | 第34-36页 |
| ·根系细胞内源物质的响应 | 第36-39页 |
| ·膜脂过氧化指标 | 第39页 |
| ·根系矿质灰分的响应 | 第39-40页 |
| ·根系水分响应指标的筛选 | 第40-43页 |
| ·叶片的水分响应 | 第43-61页 |
| ·光合面积的响应 | 第44-47页 |
| ·叶片衰老速率的动态变化 | 第47-48页 |
| ·叶片光合生理的响应 | 第48-52页 |
| ·叶片细胞的响应 | 第52-56页 |
| ·绿叶矿质灰分的响应 | 第56-57页 |
| ·叶片水分响应指标的筛选 | 第57-61页 |
| ·干物质积累、再分配及产量对水分的响应 | 第61-66页 |
| ·干旱胁迫期干物质的积累 | 第61-62页 |
| ·干旱胁迫解除后干物质的积累 | 第62-63页 |
| ·干物质动态积累对产量的影响 | 第63页 |
| ·干物质的再分配 | 第63-64页 |
| ·产量及农艺性状 | 第64-66页 |
| ·水分响应指标间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 第66-88页 |
| ·水分响应指标与水分亏缺指标的关系 | 第66-71页 |
| ·根、叶(地上植株)响应指标的关系 | 第71-83页 |
| ·水分响应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 | 第83-88页 |
| 4. 讨论与结论 | 第88-100页 |
| ·玉米水分亏缺的研究方法 | 第88-90页 |
| ·根系的水分亏缺响应 | 第90-92页 |
| ·叶片的水分亏缺响应 | 第92-93页 |
| ·干物质积累、再分配与产量对水分亏缺的响应 | 第93-95页 |
| ·复水响应与补偿生长效应 | 第95-98页 |
| ·响应指标间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 第98-100页 |
| 5.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0-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0页 |
| 附录 | 第110-11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