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自我”的能指飘浮:网络文学性伦理观念的表现及价值取向 | 第12-28页 |
第一节 “自我”的释放:为新的性伦理鸣锣开道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性爱主义:网络文学中性伦理观念的表现 | 第13-19页 |
一、一切为了满足身体需要 | 第15-16页 |
二、快感是主宰性爱的“上帝” | 第16-17页 |
三、自觉自愿的游戏规则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性伦理观念的价值原则 | 第19-28页 |
一、眼球爱情 | 第19-20页 |
二、随时随“性” | 第20-22页 |
三、轻的价值 | 第22-25页 |
四、“自我”与身体的和平共处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并非空穴来风:网络文学性伦理的来由 | 第28-45页 |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的转变 | 第28-31页 |
第二节 非理性的生存哲学 | 第31-37页 |
第三节 历史意义的更迭:文学中的性观念存在 | 第37-45页 |
一、情感主义的悲剧:《爱,是不能忘记的》 | 第38-39页 |
二、性是人的本能:《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 第39-40页 |
三、快感源于身体:《私人生活》 | 第40-42页 |
四、情和欲的角逐:《上海宝贝》 | 第42-43页 |
五、“我的高潮,我说了算”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我们的思考:伦理突围的困境和出路 | 第45-57页 |
第一节 伦理共契的缺失与主体性伦理的建构 | 第45-51页 |
一、当代性伦理共契的内涵及其可能性 | 第45-47页 |
二、从共契走向缺失 | 第47-48页 |
三、主体性伦理的建构 | 第48-51页 |
第二节 无家可归的陌生人:身体的游牧民族 | 第51-53页 |
第三节 寻找爱情的“边城”世界 | 第53-57页 |
一、“陌生人”的悖论: “绝对意识”下的迷惘 | 第53-54页 |
二、合理性的建构原则:寻找爱情的“边城”世界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