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气化、电能应用论文--电力牵引论文

基于混合有源滤波器的电力牵引系统电能质量改善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2页
1 绪  论第12-2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国内外对电铁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研究的现状综述第14-18页
     ·电气化铁道牵引负荷的特性第14-15页
     ·影响电铁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主要因素第15-16页
     ·国内外改善电铁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主要方法第16-18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页
   ·本文的篇章结构第18-19页
   ·本章小节第19-20页
2 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概念及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第20-30页
   ·引言第20页
   ·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概念第20-21页
   ·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第21-28页
     ·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第21-22页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第22页
     ·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第22-24页
     ·供电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第24-25页
     ·电网谐波允许指标第25-28页
   ·本章小节第28-30页
3 电铁牵引供电系统结构与特点分析第30-42页
   ·引言第30页
   ·电铁牵引供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及其特性第30-37页
     ·牵引主变压器的接线方式及其特性第30-35页
     ·电力机车的电气原理结构与特性第35-37页
   ·电铁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方式及其特点第37-39页
     ·电铁牵引供电系统的直接供电方式第37-38页
     ·电铁牵引供电系统的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第38页
     ·电铁牵引供电系统的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第38-39页
   ·电铁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特点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4 改善电铁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主要措施第42-58页
   ·引言第42页
   ·采用无源电力滤波器改善电铁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第42-48页
     ·单调谐无源电力滤波器构成及其特性第43-44页
     ·双调谐无源电力滤波器构成及其特性第44-46页
     ·高通无源电力滤波器构成及其特性第46-48页
   ·采用有源电力滤波器改善电铁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第48-50页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及其特性第48-49页
     ·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及其特性第49-50页
   ·采用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改善电铁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第50-57页
     ·串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混合使用方式及其特性第51-52页
     ·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混合使用方式及其特性第52-57页
   ·本章小节第57-58页
5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与控制方式第58-74页
   ·引言第58页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原理第58-59页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第59-63页
     ·电压型脉宽调制变流器的拓扑结构第59-60页
     ·电流型脉宽调制变流器的拓扑结构第60-61页
     ·多重化的主电路拓扑结构第61-63页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系统第63-70页
     ·三相电路谐波和无功电流实时检测方法第63-66页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指令电流运算电路第66-67页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电流跟踪控制电路第67-70页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PWM信号驱动电路第70页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方式第70-72页
     ·检测负载电流控制方式第70-71页
     ·检测电源电流控制方式第71-72页
     ·复合控制方式第72页
   ·本章小节第72-74页
6 混合有源滤波器在电铁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应用与仿真第74-94页
   ·引言第74页
   ·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系统构成第74-75页
   ·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电路设计第75-79页
     ·无源电力滤波器组的电路设计第75-77页
     ·线性电抗器电路的设计第77-78页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主电路设计第78-79页
   ·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系统设计第79-87页
     ·无源电力滤波器、电容组及线性电抗器的控制系统设计第80-82页
     ·综合电能质量调节器的控制系统设计第82-86页
     ·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综合控制系统设计第86页
     ·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系统的实现第86-87页
   ·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的仿真分析第87-92页
     ·MATLAB软件简介第88页
     ·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的仿真第88-92页
   ·本章小节第92-94页
7 全文总结第94-96页
致    谢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附    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下一篇:宋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居民结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