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7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贮氢合金的贮氢原理及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 第9-11页 |
| ·氢元素在贮氢合金中的位置 | 第9页 |
| ·金属氢化物的形成及分解 | 第9-10页 |
| ·贮氢过程热力学 | 第10-11页 |
| ·贮氢过程传质动力学 | 第11页 |
| ·贮氢合金电极放电动力学 | 第11-12页 |
| ·氢化物电池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 ·Ni/MH电池电极合金的性能要求 | 第13页 |
| ·贮氢合金的研究发展概况 | 第13-17页 |
| ·AB_5型的稀土系合金 | 第13-14页 |
| ·AB_2型贮氢合金 | 第14-15页 |
| ·AB型贮氢合金 | 第15-16页 |
| ·A_2B型贮氢合金 | 第16-17页 |
| ·V基固溶体(BCC)合金 | 第17页 |
| ·贮氢合金性能比较 | 第17-18页 |
| ·贮氢合金的制备方法 | 第18-21页 |
| ·电弧炉熔炼法 | 第18页 |
| ·感应炉熔炼法 | 第18-19页 |
|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 | 第19页 |
| ·机械合金化(MA)法 | 第19-20页 |
| ·固相烧结法 | 第20-21页 |
| ·还原扩散法 | 第21页 |
| ·PuNi_3型贮氢合金的的发展 | 第21-25页 |
| ·PuNi_3晶体结构特点 | 第21-23页 |
| ·PuNi_3型合金间隙情况 | 第23-24页 |
| ·PuNi_3型合金的贮氢性能 | 第24-25页 |
|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7-34页 |
| ·原料规格来源 | 第27页 |
| ·合金成分设计 | 第27-29页 |
| ·LaNi_(4.4)M_(0.6)(M=Co,Fe,Mn,Al,Sn,Cr,Cu),LaNi_2,MgNi_2,LaNi_(3.5)Co_(1.5)系列合金成分设计 | 第27-28页 |
| ·烧结La_(1-x)Mg_xNi_(2.5)Co_(0.5)(x=0.1,0.2,0.33,0.5 0.67)系列合金成分设计 | 第28页 |
| ·烧结La_(0.67)Mg_(0.33)Ni_(2.5)M_(0.2)系列合金成分设计 | 第28页 |
| ·熔炼La_(1-x)Mg_xNi_(2.5)Co_(0.5)合金成分配比(X=0.1,0.33,0.5,0.8) | 第28-29页 |
| ·高频熔炼装置设计 | 第29-30页 |
| ·熔炼室设计 | 第29页 |
| ·设备工作技术参数 | 第29-30页 |
| ·合金制备 | 第30-32页 |
| ·合金烧结退火装置 | 第30页 |
| ·熔炼合金的制备 | 第30页 |
| ·熔炼La_(1-x)Mg_xNi_(2.5)Co_(0.5)合金退火工艺 | 第30-31页 |
| ·MgNi_2合金烧结工艺 | 第31页 |
| ·La_(1-x)Mg_xNi_(3-y)M_y合金烧结工艺 | 第31-32页 |
| ·合金组织结构及化学成分分析 | 第32-33页 |
| ·合金电化学性能测定 | 第33-34页 |
| ·贮氢合金电极制备 | 第33页 |
| ·电化学测试装置 | 第33页 |
| ·合金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固相烧结La_(1-x)Mg_xNi_(3-y)M_y贮氢合金微观组织结构与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34-49页 |
| ·烧结用中间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化学成分分析 | 第34-36页 |
| ·LaNi_2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及化学成分分析 | 第34页 |
| ·LaNi_(3.5)Co_(1.5)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化学成分分析 | 第34-35页 |
| ·MgNi_2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化学成分分析 | 第35-36页 |
| ·La_(0.67)Mg_(0.33)Ni_(2.5)Co_(0.5)合金的恒温烧结工艺及微观组织与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36-39页 |
| ·烧结温度对合金微观组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6-38页 |
| ·烧结过程中La_(0.67)Mg_(0.33)Ni_(2.5)Co_(0.5)合金相组织变化与形成过程 | 第38-39页 |
| ·La_(0.67)Mg_(0.33)Ni_(2.5)Co_(0.5)合金的阶梯烧结工艺及组织结构与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39-43页 |
| ·阶梯式烧结工艺对Mg含量、放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烧结温度对合金微观组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 ·烧结时间对合金微观组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2页 |
| ·烧结过程中合金La_(0.67)Mg_(0.33)Ni_(2.5)Co_(0.5)相组织变化及PuNi_3相的形成 | 第42-43页 |
| ·La_(1-x)Mg_xNi_(2.5)Co_(0.5)(x=0.1,0.2,0.33,0.5,0.67)合金的组织结构与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3-45页 |
| ·La_(0.67)Mg_(0.33)Ni_(2.8)M_(0.2)(M=Co、Cu、Al、Fe、Mn、Cr、Sn)合金的组织结构组成与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5-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La_(1-x)Mg_xNi_(2.5)Co_(0.5)高频感应熔炼工艺及合金的微观组织与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9-57页 |
| ·La_(0.67)Mg_(0.33)Ni_(2.5)Co_(0.5)合金高频感应熔炼工艺 | 第49-52页 |
| ·熔炼电流对合金中Mg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熔炼时间对合金中Mg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 ·保护气体压力对合金中Mg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 ·La_(1-x)Mg_xNi_(3-y)M_y贮氢合金的适宜熔炼制度 | 第52页 |
| ·La_(0.67)Mg_(0.33)Ni_(2.5)Co_(0.5)合金的组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 第52-55页 |
| ·La_(0.67)Mg_(0.33)Ni_(2.5)Co_(0.5)合金的组织结构的形成及变化分析 | 第53-54页 |
| ·La_(0.67)Mg_(0.33)Ni_(2.5)Co_(0.5)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4-55页 |
| ·La_(1-x)Mg_xNi_(2.5)Co_(0.5)合金的化学成分和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5页 |
| ·结论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