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振兴策略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1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0-11页
第2章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的基本状况第11-18页
 2.1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的发展特征第11-14页
  2.1.1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的基本状况第11-13页
  2.1.2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的发展特征第13-14页
 2.2.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衰退现象透析第14-16页
  2.2.1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的衰退第14页
  2.2.2 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衰退的基本原因第14-16页
 2.3 本章小结第16-18页
第3章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第18-25页
 3.1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存在的突出问题第18-21页
  3.1.1 自然资源面临衰竭,衰退问题突出第18页
  3.1.2 煤炭产业链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第18-19页
  3.1.3 产业竞争能力下降,市场份额逐步萎缩第19页
  3.1.4 体制转换迟缓,市场化程度低第19-20页
  3.1.5 国有煤炭企业普遍包袱沉重,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第20页
  3.1.6 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第20页
  3.1.7 下岗失业问题突出,社会保障能力不足第20-21页
 3.2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第21-23页
  3.2.1 煤炭资源长期无偿开采与低价有偿开采第21-22页
  3.2.2 资本金投入不足与长期偏低的煤炭价格第22页
  3.2.3 体制和机制的束缚第22-23页
  3.2.4 政策性因素第23页
 3.3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4章 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的区域优势分析第25-36页
 4.1 比较区域优势的基本理论第25-30页
  4.1.1 区域优势与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第25-26页
  4.1.2 区域优势的理论基础第26-29页
  4.1.3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生命周期第29-30页
  4.1.4 确定区域优势的方法第30页
 4.2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的区域优势分析第30-34页
  4.2.1 自然资源优势第30-31页
  4.2.2 市场优势第31页
  4.2.3 技术优势第31-32页
  4.2.4 政策优势第32页
  4.2.5 发展优势第32-34页
 4.3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5章 确立黑龙江省煤炭型工业基地的区域主导产业第36-49页
 5.1 区域主导产业的理论基础第36-41页
  5.1.1 区域主导产业的界定与特征第36-37页
  5.1.2 对区域主导产业内涵的思考第37-39页
  5.1.3 选择区域主导产业遵循的原则第39-40页
  5.1.4 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回顾第40-41页
 5.2 建立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区域主导产业指标体系第41-46页
  5.2.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判据体系第41-42页
  5.2.2 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指标体系第42-46页
 5.3 确立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主导产业的模型及求解第46-48页
 5.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6章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的振兴策略第49-56页
 6.1 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推进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49页
 6.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第49-52页
  6.2.1 尽快减轻煤矿企业负担是推进转型的重要保证第49-50页
  6.2.2 实施大集团战略势是我省煤炭行业的必由之路第50页
  6.2.3 深化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塑造煤炭产业的健康主体第50-51页
  6.2.4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煤炭工业基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第51-52页
 6.3 积极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改革与发展同步进行第52页
 6.4 重振产业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第52-54页
  6.4.1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作用第52-53页
  6.4.2 大力发展煤炭制品的精、深加工煤化工产业第53页
  6.4.3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及特色第53-54页
 6.5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大力发展煤气、焦油、粗苯等焦化产品的深加工第54-55页
  6.5.1 支持煤矿城市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第54页
  6.5.2 大力发展煤气、焦油、粗苯等焦化产品的深加工第54-55页
 6.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同步移植胚胎的着床及SNAIL和COX-2在着床位点的表达
下一篇:番茄红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