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1 从课程层面对于《秘书学》的审视 | 第8-16页 |
1. 1 课程标准陈旧、失真 | 第10-12页 |
1. 2 课程内容封闭、僵化 | 第12-13页 |
1. 3 课程载体以文字、课堂为主,单调传统,对学生的刺激单一 | 第13-14页 |
1. 4 课程实施程序死板老套,缺少对话和对学生的关注 | 第14页 |
1. 5 课程效果的评价仅以学生的知识的记忆量为单一指标,忽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和日后的动态发展 | 第14-15页 |
1. 6 课程的管理、研究和开发滞后,以学科研究代替课程研究 | 第15-16页 |
2 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秘书学》的基本特征 | 第16-19页 |
2. 1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认识 | 第16页 |
2. 2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秘书学》课程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2. 3 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秘书学》课程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3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秘书学》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 | 第19-21页 |
3. 1 制订留有余地、具有一定弹性的《秘书学》课程计划,侧重规范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 第19页 |
3. 2 《秘书学》课程的设计是一个严谨科学系统的工程,其中应重点强调:课程设计主体多元化、课程设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时间连续性、空间动态性 | 第19-20页 |
3. 3 动态生成《秘书学》课程内容,其不仅存在教科书中,更多地存在课程执行过程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 | 第20页 |
3. 4 《秘书学》课程的实施形式要丰富多样化位 | 第20页 |
3. 5 课程评价手段从单纯的重结果转向既重结果更重过程 | 第20-21页 |
4 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秘书学》课程的举措 | 第21-29页 |
4. 1 以学生职能发展为中心,整合、优化课程内容 | 第21-24页 |
4. 2 课程实施注重革新 | 第24-26页 |
4. 3 秘书学课程的评价手段要多元化并且要有创新 | 第26-27页 |
4. 4 不断提高课程实施主体之一的教师的素质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后记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