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市郊运输系统分析 | 第13-26页 |
·市郊运输概念 | 第13-15页 |
·市郊运输的界定 | 第13-14页 |
·市郊运输与城市交通的关系 | 第14-15页 |
·市郊运输系统发展目标 | 第15-17页 |
·转型时期的城市交通系统 | 第15-16页 |
·城市交通系统转型的趋势 | 第16页 |
·市郊运输系统发展目标 | 第16-17页 |
·市郊运输特征分析 | 第17-18页 |
·市郊运输时间分布特征 | 第17-18页 |
·市郊运输空间分布特征 | 第18页 |
·市郊运输系统构成分析 | 第18-25页 |
·考察市郊运输系统构成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市郊运输各出行方式特性分析 | 第19-22页 |
·市郊运输系统构成 | 第22-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市郊运输快速道路交通子系统 | 第26-43页 |
·快速道路交通子系统声环境影响分析 | 第27-35页 |
·道路交通噪声概述 | 第27-29页 |
·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 | 第29-30页 |
·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与城市交通规划模型的衔接 | 第30-35页 |
·快速道路交通子系统能源消耗及大气环境影响 | 第35-38页 |
·道路交通能源消耗分析 | 第35-37页 |
·道路交通大气环境影响 | 第37-38页 |
·可持续发展的市郊运输快速道路交通子系统 | 第38-42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38页 |
·可持续发展预测评价 | 第38-39页 |
·应用示例 | 第39-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市郊运输快速轨道交通子系统 | 第43-62页 |
·快速轨道交通速度目标值选择--以广州地铁三号线为例 | 第43-47页 |
·影响速度目标值选择的要素 | 第43-45页 |
·广州地铁三号线速度目标值选择 | 第45-47页 |
·综合分析及结论 | 第47页 |
·快速轨道交通最优站间距的确定 | 第47-51页 |
·以总出行时间最少为目标函数的社会经济依据 | 第47页 |
·站间距计算模型的建立与影响分析 | 第47-49页 |
·站间距模型的应用 | 第49-51页 |
·快速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以深圳地铁一号线为例 | 第51-55页 |
·行车组织影响因素 | 第51页 |
·深圳地铁一号线行车组织方案选择 | 第51-54页 |
·行车组织方式适用条件分析 | 第54-55页 |
·国有铁路参与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的探讨 | 第55-60页 |
·国有铁路参与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的有利条件 | 第56页 |
·国有铁路参与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的不利因素 | 第56-58页 |
·国有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具体措施 | 第58-60页 |
·综合换乘枢纽与市郊运输系统协调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大城市市郊运输TOD策略研究 | 第62-76页 |
·出行方式选择的多目标决策模型 | 第62-72页 |
·出行方式目标属性及其确定方法 | 第63-64页 |
·模型表述及求解 | 第64-67页 |
·各出行方式在市郊运输中的分担率 | 第67-68页 |
·应用示例 | 第68-72页 |
·市郊运输中TOD策略的实施 | 第72-75页 |
·实施TOD策略的基本思路 | 第72页 |
·费用导向的TOD策略 | 第72-74页 |
·土地利用导向的TOD策略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可持续发展的大城市市郊运输系统规划 | 第76-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