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电力变压器论文

片式散热器自然油循环变压器温升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2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9页
  1-1-1 本课题研究背景第7-8页
  1-1-2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9-10页
  1-2-1 国外研究概况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概况第10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0-11页
 1-4 研究难点和技术路线第11-12页
第二章 变压器的发热和冷却原理第12-32页
 2-1 变压器的发热过程第12-14页
 2-2 变压器散热形式和冷却方式第14-16页
  2-2-1 变压器散热形式及计算方法第14-15页
  2-2-2 变压器冷却方式第15-16页
 2-3 变压器温度分布第16-17页
  2-3-1 顶层油温度第16页
  2-3-2 绕组顶部油温度第16页
  2-3-3 油浸变压器的温度分布图第16-17页
 2-4 油浸变压器线圈传热与油流特性第17-23页
  2-4-1 负载损耗第17-19页
  2-4-2 线圈中油的流动与换热第19-23页
 2-5 片式散热器传热特性分析第23-27页
  2-5-1 空气侧传热第24-25页
  2-5-2 油侧传热第25-26页
  2-5-3 散热器总传热特性第26-27页
 2-6 油浸自冷式变压器油路与体积流量的计算第27-30页
  2-6-1 循环驱动力第27-29页
  2-6-2 流动阻力第29-30页
 2-7 海拔对温升的影响第30-31页
 2-8 太阳辐射对变压器温升的影响第31-32页
第三章 变压器各部分温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第32-50页
 3-1 平均油温升和顶油温升第32-38页
  3-1-1 散热器中的传热基本方程第32-33页
  3-1-2 油对散热器内壁的温升(Δτ_1)第33-34页
  3-1-3 散热器内、外壁之间的温升(Δτ_2)第34-35页
  3-1-4 散热器外壁与空气之间的温升(Δτ_3)第35-37页
  3-1-5 顶油温升第37页
  3-1-6 散热器进出口油温差第37-38页
 3-2 绕组温升第38-44页
  3-2-1 圆筒式绕组的换热第38-39页
  3-2-2 饼式绕组(无导向结构)的换热第39-40页
  3-2-3 饼式绕组(有导向结构)的换热第40-44页
 3-3 铁芯平均温升和最热点温升第44-47页
 3-4 高燃点油变压器及其温升计算第47-50页
  3-4-1 高燃点油变压器的特点第47页
  3-4-2 高燃点油变压器散热器进出口油温差第47-50页
第四章 变压器温升程序说明及计算结果第50-67页
 4-1 变压器温升计算程序说明第50-54页
  4-1-1 主要变量说明第50-52页
  4-1-2 程序主要功能和流程图第52-54页
 4-2 影响温升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第54-58页
 4-3 计算实例1第58-62页
 4-4 计算实例2第62-67页
第五章 变压器温升试验验证第67-72页
 5-1 变压器温升的工程计算方法第67-68页
  5-1-1 油对空气的温升第67页
  5-1-2 油面(油箱顶层)对空气的最高温升t_d第67页
  5-1-3 线圈对空气的平均温升τ_B第67-68页
 5-2 圆筒式绕组自然风冷却试验数据与计算数据的比较第68-70页
 5-3 饼式有导向绕组强风冷却试验数据与计算数据的比较第70-71页
 5-4 试验验证结论第71-72页
第六章 结论第72-73页
 6-1 主要结论第72页
 6-2 工作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ORACLE ERP实施方法论及其在通讯企业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水准仪自动安平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