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1页 |
| 1 互联网拥塞控制 | 第11-22页 |
| ·端到端TCP拥塞控制 | 第11-17页 |
| ·关于TCP/IP网络模型 | 第11-12页 |
| ·拥塞的概念 | 第12页 |
| ·拥塞产生的原因 | 第12-13页 |
| ·拥塞算法及相关参数 | 第13-14页 |
| ·TCP拥塞控制的四个阶段 | 第14-15页 |
| ·TCP拥塞控制的改进 | 第15-17页 |
| ·队列管理机制RED | 第17-22页 |
| ·传统队列管理机制--Drop Tail | 第17-18页 |
| ·主动队列管理机制--RED | 第18-22页 |
| 2 混沌 | 第22-34页 |
| ·混沌的定义 | 第22页 |
| ·与混沌有关的几个概念 | 第22-24页 |
| ·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 | 第23页 |
| ·奇异吸引子(Strange Attractor) | 第23页 |
| ·分形(Fractal) | 第23-24页 |
| ·自相似(Self-similarity) | 第24页 |
| ·对混沌的定量描述 | 第24-26页 |
| ·混沌时间序列和相空间重构 | 第26-29页 |
| ·本文采用的具体算法 | 第29-34页 |
| ·相空间重构算法原理 | 第29-30页 |
| ·估算重构参数的方法 | 第30-34页 |
| 3 互联网的仿真 | 第34-40页 |
| ·仿真工具--NS2 | 第34-36页 |
| ·互联网仿真的具体实现 | 第36-37页 |
| ·互联网仿真中存在的困难 | 第37-40页 |
| 4 混沌特性定性试验 | 第40-50页 |
| ·若干个TCP共享简单链路时的混沌现象 | 第40-47页 |
| ·蝴蝶效应试验 | 第40-42页 |
| ·自相似试验 | 第42-45页 |
| ·奇异吸引子实验 | 第45-47页 |
| ·分岔现象试验 | 第47-50页 |
| 5 2个试验中的混沌现象 | 第50-56页 |
| ·链路中仅有TCP流 | 第50-53页 |
| ·估计最佳延迟τ | 第50-52页 |
| ·估计最佳嵌入维m | 第52页 |
| ·重构奇异吸引子 | 第52-53页 |
| ·链路中有TCP和UDP混合流 | 第53-56页 |
| ·估计最佳延迟τ | 第54页 |
| ·估计最佳嵌入维m | 第54-56页 |
| 6 混沌现象定量分析 | 第56-62页 |
| ·拓扑结构 | 第56页 |
| ·关联维数的计算 | 第56-58页 |
| ·KOLMOGOROV熵的计算 | 第58-60页 |
| ·LYAPUNOV指数的计算 | 第60-62页 |
| 7 总结和展望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