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理学论文

钙与钙调素在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细胞周期中的作用

目录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前言第10-11页
综述第11-22页
 一、 Ca~(2+)及CaM在细胞周期中的特点及功能第11-12页
 二、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S.pombe)CaM的一般特征及研究意义第12页
 三、 真核生物的细胞周期进程及调控第12-13页
 四、 粟酒裂殖酵母细胞周期的一般特征第13-14页
 五、 Ca~(2+)与细胞增殖第14-15页
 六、 三氟拉嗪(TFP)等吩噻嗪类试剂的特性与功能第15-17页
 七、 GFP的特点及应用第17-19页
 参考文献第19-22页
第一章 三氟拉嗪对粟酒裂殖酵母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理的探讨第22-37页
 1. 引言第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2.1 培养基的配制第22-23页
  2.2 试剂与仪器第23页
  2.3 细胞培养第23页
  2.4 细胞密度的测定第23页
  2.5 Ca~(2+)荧光染料对细胞的负载第23页
  2.6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游离Ca~(2+)分布及相对浓度第23-24页
  2.7 细胞内可溶性钙含量测定用缓冲液的配制第24页
  2.8 细胞内可溶性钙含量测定第24-25页
 3. 结果第25-32页
  3.1 增加胞外Ca~(2+)浓度对营养缺陷型裂殖酵母MFP7细胞增殖的影响第25页
  3.2 低浓度TFP对MFP7细胞增殖的影响第25-26页
  3.3 TFP对S.pombe胞内Ca~(2+)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第26-27页
  3.4 TFP引起S.pombe胞内游离Ca~(2+)变化的定量分析第27-29页
  3.5 TFP处理对S.pombe胞内游离Ca~(2+)的定位分布第29-30页
  3.6 质膜H~+-ATP酶活性的拮抗剂Tris-H_2SO_4对裂殖酵母细胞增殖和胞内钙含量的影响第30-32页
   3.6.1 在EMM-Ca培养基中一定浓度Tris-H_2SO_4和TFP对S.pombe细胞增殖的不同影响第30-31页
   3.6.2 不同浓度Tris-H_2SO_4处理下S.pombe胞内游离Ca~(2+)的变化第31-32页
 4. 讨论第32-35页
  4.1 胞外Ca~(2+)和TFP对不同类型的裂殖酵母均有促进作用第32-33页
  4.2 增加胞外Ca~(2+)浓度使胞质Ca~(2+)浓度升高第33页
  4.3 TFP通过促进胞质Ca~(2+)浓度升高刺激S.pombe细胞增殖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第二章 钙调素在粟酒裂殖酵母细胞周期中的时空分布第37-55页
 1. 引言第3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7-39页
  2.1 试剂与仪器第37页
  2.2 细胞培养第37-38页
  2.3 酵母细胞的同步化第38页
  2.4 细胞DNA相对含量的测定第38页
  2.5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GFP-CaM荧光强度及分布第38页
  2.6 显微摄影第38页
  2.7 DAPI对核DNA的染色第38-39页
 3. 结果第39-49页
  3.1 不同外钙条件下MFP7胞内GFP-CaM表达量的变化第39-41页
   3.1.1 细胞流式仪测定外源钙浓度对MFP7胞内GFP-CaM荧光相对强度的影响第39页
   3.1.2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MFP7胞内GFP-CaM荧光相对强度变化第39-41页
  3.2 EGTA引起胞外Ca~(2+)浓度降低对MFP7胞内GFP-CaM表达量的影响第41-43页
  3.3 一定浓度TFP对MFP7胞内荧光强度的影响第43页
  3.4 缺氮同步化对MFP7胞内荧光强度的影响第43-45页
  3.5 不同周期时相中MFP7胞内GFP-CaM表达量的分布及变化第45-49页
   3.5.1 间期细胞与分裂期细胞胞内GFP-CaM的分布第45-48页
   3.5.2 不同周期时相MFP细胞内GFP-CaM表达量的变化第48-49页
 4. 讨论第49-53页
  4.1 胞外Ca~(2+)对裂殖酵母细胞胞内CaM分布的影响第49-50页
  4.2 对缺氮同步化MFP7细胞胞内CaM表达量变化的分析第50页
  4.3 EGTA引起胞外Ca~(2+)浓度降低对MFP7胞内GFP-CaM表达量影响的分析第50-51页
  4.4 TFP影响MFP7胞内GFP-CaM表达量的分析第51页
  4.5 对不同周期时相MFP7胞内CaM表达量的分析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结论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东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感染性核酸的构建
下一篇:舌象信息的采集处理及模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