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7页 |
一、 三代领导集体科技创新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7-14页 |
(一) 科技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重要思想 | 第7-8页 |
(二) 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学说 | 第8-11页 |
1 科学技术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 第8-9页 |
2 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 第9-10页 |
3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 第10-11页 |
(三) 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的汇流 | 第11-14页 |
二、 毛泽东对科技创新思想的论述 | 第14-21页 |
(一) 毛泽东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过程 | 第14-16页 |
(二) 毛泽东科技创新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16-21页 |
1 把科学实验列为人类社会三大革命实践之一 | 第16页 |
2 技术革命与技术革新的关系 | 第16-18页 |
3 创新发展规律:不搞爬行哲学,超常规发展 | 第18-19页 |
4 “双百”方针的提出 | 第19-21页 |
三、 邓小平对科技创新思想的论述 | 第21-37页 |
(一) 邓小平科技创新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 第21-22页 |
(二) 邓小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22-37页 |
1 科技观的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哈贝马斯的“第一生产力理论” | 第22-29页 |
2 科技发展战略的创新:发展高科技 | 第29-31页 |
3 科技发展主体意识的创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 第31-33页 |
4 科技发展方针的创新:对外开放政策 | 第33-35页 |
5 科技制度的创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 | 第35-37页 |
四、 江泽民的科技创新思想 | 第37-52页 |
(一) 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 | 第37-40页 |
(二) 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40-52页 |
1 创新科技体制改革方针:稳住一头,放开一片 | 第40页 |
2 科教兴国战略 | 第40-42页 |
3 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 第42-43页 |
4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 | 第43-47页 |
5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实现知识分子历史定位的飞跃 | 第47-48页 |
6 “三个代表”的思想:科技是生产力发展任务的核心 | 第48-50页 |
7 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 第50-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