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箱体内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计算方法的探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引言第10页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第10-13页
     ·空心楼盖原理第10-11页
     ·筒芯内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第11-12页
     ·蜂巢芯内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第12页
     ·箱体内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第12-13页
   ·我国研究现状第13-14页
   ·工程中 GBF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采用的一些计算方法第14-16页
   ·研究意义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GBF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各种计算方法分析第18-24页
   ·引言第18页
   ·边支承楼盖结构计算方法第18页
   ·柱支承板楼盖结构计算方法第18-22页
     ·采用密肋楼盖计算第19页
     ·拟板法第19页
     ·拟梁法第19-20页
     ·直接设计法第20-21页
     ·等代框架法第21-22页
   ·GBF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计算方法的不足第22-23页
   ·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箱体内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按板系结构计算方法的探讨第24-35页
   ·引言第24页
   ·相似结构密肋楼盖采用的拟板法第24-25页
   ·采用实心板考虑箱体内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方式第25-34页
     ·箱体内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模型基本参数第25-26页
     ·实心板等效方式第26-27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7-30页
     ·采用弹性板的可行性分析第30-34页
   ·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箱体内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按梁系结构计算方法的探讨第35-50页
   ·实心板板柱结构采用的密肋梁法第35-36页
   ·箱体内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采用的密肋梁法第36-40页
     ·密肋梁等效方式第36-37页
     ·密肋梁模型与块体模型结果对比第37-40页
   ·密肋梁法的简化——空间等代框架法第40-48页
     ·规范中的等代框架法第40-41页
     ·空间等代框架法第41-42页
     ·3 肋模型与密肋梁模型的结果对比第42-45页
     ·楼板导荷方式对结果的影响第45-48页
   ·改变工程参数的计算结果验证第48-49页
   ·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与改进的空间等代框架法对应的配筋方式第50-65页
   ·最小配筋截面的取舍第50-51页
   ·跨中板带配筋方式第51-52页
     ·跨中次梁钢筋对整体受力的影响第51-52页
     ·跨中次梁断面的确定:第52页
     ·跨中次梁配筋措施第52页
   ·柱上板带配筋第52页
     ·框架暗梁钢筋对整体受力的影响第52页
     ·框架暗梁断面的确定:第52页
     ·框架暗梁配筋措施第52页
   ·板柱节点配筋第52-57页
     ·板柱节点临界破坏截面的确定第53页
     ·竖向荷载下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第53-54页
     ·板柱节点实际承担的冲切荷载及破坏形式第54-55页
     ·集中反力设计值 Fl 和不平衡弯矩 M 的处理第55-57页
     ·在 PKPM 软件中箱体内模空心楼盖柱节点抗冲切设计步骤第57页
   ·在 PKPM 软件中考虑箱体内模空心楼盖的设计计算步骤第57-59页
   ·PKPM 在箱体内模空心楼盖的应用算例第59-64页
     ·内力计算电算结果第60页
     ·3 肋模型承载力计算电算结果第60-62页
     ·跨中板带配筋计算第62页
     ·柱上板带配筋计算第62-63页
     ·板柱节点配筋第63-64页
   ·小结第64-65页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件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游憩型商业建筑群外部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