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两系法亚种间超级稻新组合主要性状的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17页 |
1 材料 | 第14页 |
2 方法 | 第14-17页 |
2.1 田间设计 | 第14页 |
2.2 观测项目及方法 | 第14-16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16-1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7-42页 |
1 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 | 第17-22页 |
1.1 产量 | 第17-18页 |
1.1.1 不同播期各组合的小区平均产量 | 第17页 |
1.1.2 各组合小区平均产量的比较 | 第17-18页 |
1.1.3 播期对各组合小区产量的影响 | 第18页 |
1.2 产量因素性状 | 第18-20页 |
1.2.1 各组合产量因素性状的平均值 | 第18-19页 |
1.2.2 各组合产量因素性状的比较 | 第19页 |
1.2.3 播期对产量因素性状的影响 | 第19-20页 |
1.3 各组合部分经济性状的平均值及比较 | 第20-21页 |
1.4 小区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简单相关分析 | 第21-22页 |
2 生育期 | 第22-24页 |
2.1 不同播期各组合的平均生育期 | 第22-23页 |
2.2 播期对各组合生育期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 生育期与产量的关系 | 第24页 |
3 生长发育动态 | 第24-28页 |
3.1 株高生长动态 | 第24-26页 |
3.1.1 不同播期各组合的株高生长发育动态 | 第25页 |
3.1.2 播期对各组合株高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 分蘖生长发育动态 | 第26-27页 |
3.2.1 不同播期各组合的分蘖生长发育动态 | 第26-27页 |
3.2.2 播期对各组合分蘖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 第27页 |
3.3 叶龄生长发育动态 | 第27-28页 |
3.3.1 不同播期各组合的叶龄生长发育动态 | 第27-28页 |
3.3.2 播期对各组合的叶龄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 第28页 |
4 冠层结构特征特性 | 第28-35页 |
4.1 叶片特征 | 第28-31页 |
4.1.1 叶形 | 第28-29页 |
4.1.2 叶姿 | 第29-31页 |
4.2 叶面积指数(LAI)动态 | 第31-33页 |
4.3 倒三片叶的比叶重 | 第33-35页 |
5 主要生理特性 | 第35-40页 |
5.1 含氮量 | 第35-36页 |
5.2 可溶性糖含量 | 第36-38页 |
5.3 可溶性糖含量与含氮量的关系 | 第38页 |
5.4 干物质分配动态 | 第38-40页 |
6 主要稻米品质性状 | 第40-42页 |
6.1 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 | 第40页 |
6.2 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 | 第40页 |
6.3 播期对主要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 第40-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