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与清洁生产(无污染技术)论文--清洁能源(无污染能源)的研究论文--清洁燃料的研究论文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研制及其燃烧、污染特性研究

第一章 概论第1-58页
 1.1 我国煤炭生产和利用概况第38-39页
 1.2 洁净煤技术简介第39-43页
  1.2.1 煤炭洗选、脱硫与动力配煤第39-40页
  1.2.2 型煤第40页
  1.2.3 水煤浆技术第40-41页
  1.2.4 煤的气化第41-42页
  1.2.5 煤的液化第42-43页
  1.2.6 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第43页
  1.2.7 其它洁净煤技术第43页
 1.3 生物质能利用概况第43-53页
  1.3.1 生物质能的资源量第43-45页
  1.3.2 生物质能源的物料特性第45-47页
  1.3.3 生物质能源的特点第47-48页
  1.3.4 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及其发展第48-53页
 1.4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第53-55页
  1.4.1 填埋第54页
  1.4.2 堆肥第54页
  1.4.3 焚烧第54-55页
  1.4.4 城市生活垃圾固型燃料(RDF)第55页
 1.5 生物质复合型煤第55-56页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及内容第56-58页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56页
  1.6.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56-58页
第二章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成型工艺及燃烧理论分析第58-75页
 2.1 云南的煤炭资源第58页
 2.2 褐煤成分和性质对其成型性的影响第58-60页
  2.2.1 煤化程度第58-59页
  2.2.2 矿物质含量第59页
  2.2.3 褐煤的岩相组成第59-60页
  2.2.4 煤的物理机械性能第60页
 2.3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固化成型原理第60-62页
  2.3.1 热压成型第60-61页
  2.3.2 冷压成型第61-62页
 2.4 生物质复合型煤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第62-63页
  2.4.1 原料的破碎和筛分第62-63页
  2.4.2 干燥第63页
  2.4.3 混合第63页
 2.4.4 压制成型过程第63-67页
  2.4.5 筛选第66-67页
 2.5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燃烧过程理论分析第67-74页
  2.5.1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燃烧过程第67-69页
  2.5.2 脱气和燃烧的速度第69-70页
  2.5.3 影响生物质型煤燃烧速度的主要因素第70-71页
  2.5.4 化学反应和分子扩散对燃烧的影响第71-74页
 2.6 小结第74-75页
第三章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制备及抗压强度、发热量的测定第75-84页
 3.1 实验目的第75页
 3.2 实验设备第75页
 3.3 原料的性质第75-76页
 3.4 实验方法第76-78页
  3.4.1 原料的制备第76页
  3.4.2 成型第76-77页
  3.4.3 抗压强度测定第77页
  3.4.4 热值测定第77-78页
  3.4.5 结果处理第78页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8-84页
  3.5.1 不同条件对型煤抗压强度的影响第78-80页
  3.5.2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热值测定结果第80-84页
第四章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燃烧特性实验研究第84-110页
 4.1 生物质复合型煤在热重分析仪中的燃烧特性研究第84-102页
  4.1.1 研究目的第84页
  4.1.2 实验仪器第84页
  4.1.3 试样第84-85页
  4.1.4 试验方法及试验条件第85页
  4.1.5 实验结果第85-90页
  4.1.6 实验结果分析第90-102页
 4.2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燃烧速度实验研究第102-107页
  4.2.1 生物质复合型煤燃烧速度的影响因素第102-103页
  4.2.2 实验装置及方法第103-105页
  4.2.3 实验结果讨论第105-107页
 4.3 生物质复合型煤灰渣熔点的测定第107-108页
  4.3.1 实验仪器第107-108页
  4.3.2 实验方法第108页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8页
 4.4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五章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污染特性研究第110-120页
 5.1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固硫机理分析第110-111页
 5.2 生物质复合型煤高效固硫的原因分析第111-112页
 5.3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氮氧化物释放特性分析第112-113页
 5.4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烟气、飞灰释放特性第113页
 5.5 生物质复合型煤固硫性能的实验研究第113-119页
  5.5.1 原料性质第113页
  5.5.2 固硫剂第113页
  5.5.3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第113-114页
  5.5.4 固硫率的测定方法第114页
  5.5.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14-119页
 5.6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六章 结论第120-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概念作文与中学作文教学
下一篇:活性炭吸附——微波解吸回收淡酒液中酒精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