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与近代中国社会改造(1902—1928)
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2-4页 |
前言 | 第4-5页 |
1. 基督教青年会的缘起及在中国的发展 | 第5-9页 |
1.1 青年会的缘起 | 第5-6页 |
1.2 青年会在中国的发展 | 第6-9页 |
2. 青年会的理论及其实践 | 第9-28页 |
2.1. 基督教的“新道德” | 第9-10页 |
2.2 宣扬基督化的人格 | 第10-12页 |
2.3 注重社会福音 | 第12-14页 |
2.4 德智体群四育并重的理论 | 第14-20页 |
2.4.1 提倡德育 | 第15-16页 |
2.4.2 提倡智育 | 第16-18页 |
2.4.3 提倡体育 | 第18-19页 |
2.4.4 提倡群育 | 第19-20页 |
2.5 青年会的人格救国运动 | 第20-28页 |
2.5.1 人格救国的缘起 | 第20-23页 |
2.5.2 人格救国理论的实践和推行 | 第23-25页 |
2.5.3 人格救国运动引起的反响 | 第25-28页 |
3. 对青年会活动的评价 | 第28-34页 |
3.1 青年会活动的时代背景 | 第28-29页 |
3.2 “救国”改良活动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 第29-31页 |
3.3 青年会的活动具有双重性 | 第31-34页 |
尾声 | 第34-35页 |
注释 | 第35-38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