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的损伤识别与减震分析研究
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结构健康检测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基于粘滞阻尼器减震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ITD 法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振动台试验模态参数的时域识别方法 | 第15页 |
·ITD 法 | 第15-18页 |
第3章 结构减震理论 | 第18-31页 |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原理 | 第18页 |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计算要点 | 第18-19页 |
·消能阻尼器的选择 | 第19-23页 |
·粘滞阻尼器的力学性能 | 第23-24页 |
·粘滞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 | 第24-30页 |
·SAP2000 采用的力学模型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框架结构振动台模型模态参数分析 | 第31-50页 |
·框架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 | 第31-41页 |
·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31-32页 |
·材料性能指标 | 第32-33页 |
·测点布置 | 第33页 |
·加速度输入波 | 第33-38页 |
·试验加载制度 | 第38页 |
·试验现象 | 第38-41页 |
·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模态参数分析 | 第41-45页 |
·框架结构模型的频率分析 | 第41-42页 |
·框架结构模型的振型分析 | 第42-45页 |
·框架结构模型的阻尼比分析 | 第45页 |
·有限元分析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框架结构减震性能研究 | 第50-63页 |
·工程背景介绍 | 第50-51页 |
·计算模型简介 | 第51页 |
·时程分析地震波的选取 | 第51-52页 |
·无控结构的地震反应 | 第52-54页 |
·消能减震结构和无控结构的地震反应对比 | 第54-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项目 | 第70页 |
发表论文 | 第70页 |
参与项目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