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

第1章 金融竞争中的商业银行:优胜劣汰第1-30页
 1.1 现代商业银行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第12-19页
  1.1—1 简要回顾:西方商业银行的产生及发展第12-14页
  1.1—2 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第14-15页
  1.1—3 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竞争第15-18页
  1.1—4 商业银行的地位下降第18-19页
 1.2 导致商业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及具体案例第19-23页
 1.3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成功的案例剖析第23-30页
  案例一 花旗银行在日本成功的秘诀:综合服务第23-26页
  案例二 小银行的成功之路第26-30页
第2章 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理论分析第30-50页
 2.1 从“企业竞争力”到“商业银行竞争力”第30-33页
  2.1—1 何谓“企业竞争力”第30-31页
  2.1—2 商业银行的企业属性第31-33页
  2.1—3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及其竞争力的含义第33页
 2.2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度量指标分析第33-38页
  2.2—1 市场占有能力的衡量指标第34页
  2.2—2 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第34-35页
  2.2—3 风险抵御能力的衡量指标第35-37页
  2.2—4 商业银行盈利与风险的关系第37-38页
 2.3 决定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因素分析第38-41页
  2.3—1 银行的企业素质第38-39页
  2.3—2 银行的经营规模第39-41页
 2.4 商业银行制度与商业银行竞争力第41-45页
  2.4—1 总分行制与单一制第42-43页
  2.4—2 全能银行制与分业银行制第43-45页
 2.5 商业银行监管与商业银行竞争力第45-50页
  2.5—1 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第46-47页
  2.5—2 银行监管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第47-50页
第3章 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态势与其竞争力现状的实证分析第50-76页
 3.1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体系的形成及发展方向第50-54页
  3.1—1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体系的形成第50-52页
  3.1—2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第52-54页
 3.2 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态势及竞争对手第54-61页
  3.2—1 外资银行的介入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挑战第54-56页
  3.2—2 加入WTO后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第56-58页
  3.2—3 国内其他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的冲击第58-60页
  3.2—4 银行业的国际化与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发展第60-61页
 3.3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差异分析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比较第61-67页
  3.3—1 市场占有能力的比较第62-64页
  3.3—2 盈利能力的比较第64-66页
  3.3—3 风险抵御能力的比较第66页
  3.3—4 几点结论第66-67页
 3.4 中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比较第67-76页
  比较一: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差异分析第67-72页
   3.4—1 盈利能力的比较第67-70页
   3.4—2 风险抵御能力的比较第70-71页
   3.4—3 简要结论第71-72页
  比较二: 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差异分析第72-76页
   3.4—4 盈利能力的比较第72-73页
   3.4—5 风险抵御能力的比较第73-74页
   3.4—6 业务创新能力的比较第74-76页
第4章 制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因素分析第76-89页
 4.1 银行自身素质的制约第76-79页
  4.1—1 资本金来源匮乏,资本充足率偏低第76-77页
  4.1—2 资产质量低下,资产结构合理第77-78页
  4.1—3 专业化高级人才的短缺第78页
  4.1—4 业务技术水平落后第78-79页
  4.1—5 业务创新能力较低第79页
  4.1—6 内部管理不健全第79页
 4.2 银行制度的制约第79-82页
  4.2—1 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及其缺陷第79-80页
  4.2—2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弊端第80-81页
  4.2—3 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管理制度的产生背景及局限性第81-82页
 4.3 经营环境的制约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规模过大,造成了规模不经济第82-86页
  4.3—1 新兴商业银行竞争力大多受制于过小的经营规模第85-86页
 4.4 经营环境的制约第86-89页
  4.4—1 行政干预依然存在,银行的经营自主权难以落实第86页
  4.4—2 国有企业改革举步维艰,银行深受拖累第86-87页
  4.4—3 货币市场发展滞后第87页
  4.4—4 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方式及水平落后第87-88页
  4.4—5 法制建设滞后,金融秩序尚需理顺第88-89页
第5章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路径选择第89-127页
 5.1 练好内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素质第89-97页
  5.1—1 提高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第89-90页
  5.1—2 化解不良资产,改进资产质量第90-92页
  5.1—3 建立完善的信贷资产风险防范体系第92-93页
  5.1—4 实现业务技术电子化第93-95页
  5.1—5 大力引进和培育专业人才第95-97页
 5.2 培育银行家,塑造我国商业银行的灵魂第97-102页
  5.2—1 银行家的重要性第97-98页
  5.2—2 我国银行家的素质要求第98-100页
  5.2—3 银行家的造就第100-102页
 5.3 制度创新:重新设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及组织形式第102-106页
  5.3—1 产权制度创新:股份制改造第102-105页
  5.3—2 组织形式创新:总行与分支机构关系的重新确定第105-106页
 5.4 功能创新:拓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第106-112页
  5.4—1 我国商业银行功能创新的紧迫性第106-108页
  5.4—2 我国商业银行功能创新的着力点第108-110页
  5.4—3 我国商业银行的功能创新与制度障碍第110-112页
 5.5 银行再造: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集约化经营第112-117页
  5.5—1 银行再造的功效及内涵第112-114页
  5.5—2 银行再造的策略第114-116页
  5.5—3 借助银行再造,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集约化经营第116-117页
 5.6 顺应潮流: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第117-123页
  5.6—1 当前国际银行业的并购浪潮第118-119页
  5.6—2 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的原因剖析第119-121页
  5.6—3 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对中国的启示第121-122页
  5.6—4 推动中国银行业的并购重组第122-123页
 5.7 配套改革: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第123-127页
  5.7—1 切实转换政府职能第123-124页
  5.7—2 推进国有企业改组第124页
  5.7—3 完善宏观调控手段第124-125页
  5.7—4 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第125-12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27-131页
后记第131-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投资银行在中国的功能定位研究--兼论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能动关系
下一篇: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