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福建省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 第11-22页 |
第一节 农业生产状况 | 第11-16页 |
一、 粮食生产状况 | 第11-14页 |
二、 渔业生产状况 | 第14-15页 |
三、 畜牧业生产状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企业发展状况 | 第16-20页 |
一、 乡镇企业生产状况 | 第16-18页 |
二、 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生产状况 | 第18-20页 |
第三节 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福建省社会发展实证分析 | 第22-40页 |
第一节 人口发展状况 | 第22-25页 |
一、 人口数量的变化 | 第22-23页 |
二、 人口素质的变化 | 第23-24页 |
三、 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人口增长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福建科技发展状况 | 第25-36页 |
一、 科技与可持续发展 | 第25-30页 |
二、 福建科技发展状况 | 第30-36页 |
第三节 福建教育发展状况 | 第36-40页 |
一、 教育是实现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 第36-37页 |
二、 福建教育发展状况 | 第37-39页 |
三、 人才政策与人口素质的提高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福建资源环境现状 | 第40-46页 |
第一节 资源状况 | 第40-42页 |
第二节 环境状况 | 第42-46页 |
一、 环境污染形势 | 第42-44页 |
二、 不协调发展所造成的后果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福建省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 第46-63页 |
第一节 保护生态环境 | 第46-51页 |
一、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 第46-48页 |
二、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 | 第48页 |
三、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 第48-49页 |
四、 必须加强环保 | 第49-50页 |
五、 对策建议 | 第50-51页 |
第二节 严格控制人口 | 第51-53页 |
一、 人口过渡 | 第51-52页 |
二、 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 第52-53页 |
第三节 科技与教育 | 第53-55页 |
一、 科技政策 | 第53-54页 |
二、 教育与人才政策 | 第54-55页 |
第四节 大力发展农业 | 第55-57页 |
一、 压缩产量的矛盾 | 第55-56页 |
二、 走以质量创效益的道路 | 第56-57页 |
第五节 福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 | 第57-63页 |
一、 指标选择的原则 | 第57页 |
二、 福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第57-59页 |
三、 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神经网络评估法 | 第59-62页 |
附: 用MATLAB编写的SO_2排放程序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