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13页 |
绪论 | 第13-29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一) 对青岛近代市政建设的研究,对城市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第18-19页 |
(二) 在反思中为当今青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 第19页 |
三 课题研究的概念解析、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一) 有关市政的概念 | 第19-21页 |
(二)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三)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21-22页 |
四 本文的突破与创新 | 第22-29页 |
(一) 视角新颖 | 第22-23页 |
(二) 史论结合与图文并茂 | 第23-24页 |
(三) 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四) 充分挖掘运用新史料 | 第25-29页 |
第一章 青岛的城市近代化进程 | 第29-61页 |
第一节 青岛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清末建置与传统市镇的形成 | 第30-32页 |
第三节 以商贸为中心的港口城市的初步形成 | 第32-39页 |
第四节 多功能中心城市的形成 | 第39-61页 |
第二章 城市政府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 第61-116页 |
第一节 德租时期的政府构建与“依法治城” | 第62-70页 |
第二节 日据时期的政府构建与“以军治城”“以华治华” | 第70-81页 |
一 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的政府构建与“以军治城” | 第70-76页 |
二 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的政府构建与“以华制华” | 第76-81页 |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府构建与“自主治市” | 第81-88页 |
第四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政府构建与“专家治市” | 第88-116页 |
(一) 市政府的构建 | 第88-93页 |
(二) 区以下行政组织的构建 | 第93-98页 |
(三) 市政机构的主要职能 | 第98-116页 |
第三章 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 | 第116-140页 |
第一节 德占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南北狭长”带状空间结构 | 第118-124页 |
第二节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城市规划与五大功能分区的空间结构 | 第124-128页 |
第三节 日占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南宿北工的空间布局 | 第128-130页 |
第四节 青岛近代城市规划的特征分析 | 第130-140页 |
第四章 按照“近代方式”构建的基础设施 | 第140-202页 |
第一节 远洋和内航并重的青岛港 | 第140-157页 |
第二节 与山东腹地相连通的胶济铁路 | 第157-174页 |
第三节 实用与人文并重的街路 | 第174-189页 |
第四节 雨污分离为主体的下水管道 | 第189-202页 |
第五章 以“城市近代化”为主旨的公用事业 | 第202-314页 |
第一节 保证城市用水的自来水建设 | 第202-224页 |
第二节 以民用和工业动力为基础的城市供电 | 第224-239页 |
第三节 多元、便捷的公共交通 | 第239-260页 |
第四节 “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与防疫 | 第260-291页 |
第五节 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园林绿地 | 第291-314页 |
第六章 住宅建设与城乡居住条件的改善 | 第314-336页 |
第一节 人口城市化与城市住宅建设 | 第314-323页 |
第二节 市内平民和乡区民众居住条件的改善 | 第323-336页 |
第七章 多元的文化娱乐设施与文化教育的发展 | 第336-369页 |
第一节 多元的娱乐文化设施 | 第336-351页 |
第二节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发展 | 第351-369页 |
第八章 近代青岛市政建设的特点 | 第369-397页 |
第一节 制度建设具有连贯性、持续性 | 第369-375页 |
第二节 市政建设财政资金来源的固定化 | 第375-387页 |
第三节 市政工程建设的制度化、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 | 第387-397页 |
结论 | 第397-402页 |
参考文献 | 第402-41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 | 第418-419页 |
后记 | 第419-420页 |
中文摘要 | 第420-424页 |
Abstract | 第424-4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