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40页 |
·油页岩灰渣的综合利用 | 第10-13页 |
·油页岩灰渣的产生及对环境的影响 | 第10-11页 |
·油页岩灰渣的应用 | 第11-13页 |
·油页岩灰渣综合利用的意义 | 第13页 |
·氧化铝的提取及应用 | 第13-17页 |
·氧化铝 | 第13-14页 |
·氧化铝的提取方法 | 第14-17页 |
·氧化铝的应用 | 第17页 |
·纳米氧化铝的制备及应用 | 第17-20页 |
·纳米氧化铝 | 第17-18页 |
·纳米氧化铝的制备 | 第18-20页 |
·纳米氧化铝的应用 | 第20页 |
·氧化铝基杂化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 第20-25页 |
·杂化吸附材料 | 第20-22页 |
·杂化吸附材料的制备 | 第22-24页 |
·杂化吸附材料的应用 | 第24-25页 |
·本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40页 |
第2章 油页岩灰渣提取氧化铝 | 第40-54页 |
·引言 | 第40-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杂质去除率 | 第44页 |
·焙烧温度对铝元素浸取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焙烧时间对铝元素浸取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硫酸浓度对铝元素浸取率的影响 | 第46页 |
·浸取温度对铝元素浸取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浸取时间对铝元素浸取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固液比对铝元素浸取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油页岩灰渣提取氧化铝放大试验 | 第49-51页 |
·生产工艺 | 第49页 |
·放大试验原料 | 第49页 |
·放大试验流程 | 第49-51页 |
·试验结果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第3章 油页岩灰渣制备纳米氧化铝 | 第54-70页 |
·引言 | 第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54-55页 |
·前躯体的分散处理 | 第55-56页 |
·样品表征 | 第5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6页 |
·γ-Al_2O_3样品的表征结果 | 第56-59页 |
·α-Al_2O_3样品的表征结果 | 第59-61页 |
·前驱体的表征结果 | 第61-63页 |
·CO_2的注入的速度对制备纳米氧化铝的影响 | 第63-64页 |
·表面活性剂对制备纳米氧化铝的影响 | 第64-65页 |
·纳米氧化铝粉体的分散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第4章 壳交联氧化铝-壳聚糖杂化吸附微球(Al_2O_3-CCS)的制备与表征 | 第70-82页 |
·引言 | 第70页 |
·实验部分 | 第70-7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70-71页 |
·Al_2O_3-CCS微球的制备 | 第71-72页 |
·Al_2O_3-CCS微球的表面分析 | 第7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2-79页 |
·Al_2O_3-CCS微球的制备原理 | 第72-75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75页 |
·BET分析 | 第75-77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77-78页 |
·热重-差热分析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第5章 Al_2O_3-CCS微球对酚类污染物的吸附行为研究 | 第82-100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实验部分 | 第83-8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83页 |
·Al_2O_3-CCS微球的制备 | 第83-84页 |
·对苯酚的吸附性能 | 第84-8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5-96页 |
·pH值以及苯酚起始浓度对苯酚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85-87页 |
·振荡时间对苯酚去除率及解附率的影响 | 第87-89页 |
·吸附苯酚后Al_2O_3-CCS微球的再生与重复使用 | 第89-90页 |
·吸附等温线模型研究 | 第90-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第6章 Al_2O_3-CCS微球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 | 第100-122页 |
·引言 | 第100-101页 |
·实验部分 | 第101-103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101-102页 |
·Al_2O_3-CCS微球的制备 | 第102页 |
·对Cu~(2+)的吸附性能 | 第102-103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7页 |
·XPS能谱分析 | 第103-107页 |
·pH值以及Cu~(2+)起始浓度对Cu~(2+)吸附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振荡时间对Cu~(2+)的去除率及解附率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吸附Cu~(2+)后Al_2O_3-CCS微球的再生与重复使用 | 第111-112页 |
·吸附等温线模型研究 | 第112-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2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22-12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摘要 | 第126-129页 |
Abstract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