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商标权与商号权概述 | 第9-18页 |
(一) 商标与商标权 | 第9-11页 |
(二) 商号与商号权 | 第11-15页 |
(三) 商号与商标的异同 | 第15-18页 |
二、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 第18-22页 |
(一) 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表现形式 | 第19-20页 |
(二) 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原因 | 第20-22页 |
三、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理论依据 | 第22-29页 |
(一) 混淆理论 | 第22-25页 |
(二) 联想理论 | 第25-27页 |
(三) 反淡化理论 | 第27-29页 |
四、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公约对有关商标权和商号权的规定 | 第29-35页 |
(一) 法国法的有关规定 | 第30页 |
(二) 德国法的有关规定 | 第30-31页 |
(三) 欧共体法的有关规定 | 第31页 |
(四) 英国法的有关规定 | 第31页 |
(五) 美国法的有关规定 | 第31-32页 |
(六) 加拿大法的有关规定 | 第32页 |
(七) 我国台湾地区的有关规定 | 第32-34页 |
(八) 日本法的有关规定 | 第34页 |
(九) 国际公约中的有关规定 | 第34-35页 |
五、完善我国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解决机制的建议 | 第35-46页 |
(一) 我国对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相关法律规定及评价 | 第35-39页 |
(二) 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应遵循的原则 | 第39-41页 |
(三) 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具体措施 | 第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