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梨离体再生体系建立与rol B基因转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梨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不同培养基上的再生 | 第10页 |
·不同基因型梨的再生 | 第10-13页 |
·不同外植体的再生 | 第13页 |
·其他与再生密切相关的因素 | 第13-14页 |
·国内外梨矮化砧木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rol基因矮化性状研究 | 第15页 |
·梨遗传转化研究 | 第15-16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豆梨子叶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17-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材料 | 第17页 |
·植物材料 | 第17页 |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方法 | 第17-20页 |
·培养基制备 | 第17页 |
·外植体消毒 | 第17-18页 |
·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筛选 | 第18-19页 |
·接种方式的确定 | 第19页 |
·不同暗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19页 |
·子叶不定芽的增殖 | 第19页 |
·生根培养 | 第19-20页 |
·试管苗移栽 | 第2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7页 |
·不同消毒时间及方式对子叶的影响 | 第20-21页 |
·子叶不定芽产生动态 | 第21页 |
·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对豆梨子叶再生的影响 | 第21-24页 |
·细胞分裂素及培养基类别的筛选 | 第21-22页 |
·6—BA浓度及生长素的选用 | 第22-23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豆梨子叶再生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不同的暗培养时间对豆梨子叶再生的影响 | 第24-25页 |
·接种方式对豆梨子叶不定芽产生的影响 | 第25-26页 |
·子叶不定梢增殖的影响因素 | 第26页 |
·豆梨不定梢生根 | 第26-27页 |
·不定根发生动态 | 第26页 |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对生根的影响 | 第26-27页 |
·豆梨试管苗移栽 | 第27页 |
3.讨论 | 第27-29页 |
·豆梨子叶消毒方法 | 第27-28页 |
·影响豆梨不定芽产生的因素 | 第28-29页 |
·影响豆梨不定根产生的因素 | 第29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豆梨叶片、叶柄、茎段的再生 | 第31-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材料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32页 |
·豆梨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1-32页 |
·不定芽的诱导 | 第32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豆梨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 第33页 |
·豆梨愈伤组织产生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豆梨不定芽再生影响因素 | 第34-36页 |
3 讨论 | 第36-37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豆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转化植株的检测 | 第38-49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材料 | 第38页 |
·方法 | 第38-42页 |
·菌种活化 | 第38-39页 |
·不定芽Km选择压的确定 | 第39页 |
·不定根Km选择压的确定 | 第39页 |
·共培时间的确定 | 第39页 |
·植物材料预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39页 |
·农杆菌浸染时间确定 | 第39页 |
·抗性植株的获得 | 第39页 |
·转化植株的PCR检测 | 第39-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Km选择压的确定 | 第42-43页 |
·共培时间对豆梨子叶转化的影响 | 第43-44页 |
·预培时间对豆梨转化的影响 | 第44页 |
·农杆菌侵染时间对豆梨转化的影响 | 第44-45页 |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45页 |
·PCR分析结果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预培养对豆梨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影响 | 第46页 |
·浸染对豆梨转化的影响 | 第46-47页 |
·共培对豆梨转化的影响 | 第47页 |
·转化植株的选择 | 第47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图版及说明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