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本文写作的背景和目的 | 第10页 |
·研究现状与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辽宁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环境 | 第13-21页 |
·区位条件 | 第13页 |
·自然区位 | 第13页 |
·经济区位 | 第13页 |
·腹地经济发展情况 | 第13-16页 |
·东北三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 第13-15页 |
·资源丰富 | 第15页 |
·工业基础雄厚 | 第15页 |
·国有经济、重工业比重较大 | 第15页 |
·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加快 | 第15-16页 |
·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 | 第16页 |
·经济外向度较低 | 第16页 |
·政策环境 | 第16-18页 |
·振兴东北政策 | 第16-17页 |
·航运中心政策 | 第17页 |
·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战略 | 第17-18页 |
·保税港政策 | 第18页 |
·周边港口竞争 | 第18-21页 |
·天津港 | 第19页 |
·青岛港 | 第19-20页 |
·釜山港 | 第20-21页 |
第3章 辽宁沿海港口集装箱码头发展现状与规划 | 第21-31页 |
·集装箱码头发展现状 | 第21-27页 |
·大连港 | 第21-23页 |
·营口港 | 第23-24页 |
·锦州港和葫芦岛港 | 第24-25页 |
·丹东港 | 第25-26页 |
·辽宁沿海港口发展综述 | 第26-27页 |
·集装箱码头发展规划 | 第27-31页 |
·大连港 | 第27-28页 |
·营口港 | 第28-29页 |
·锦州港 | 第29页 |
·丹东港 | 第29-31页 |
第4章 辽宁沿海港口集装箱运量需求预测 | 第31-39页 |
·预测模型 | 第31-32页 |
·建模理由 | 第31-32页 |
·模型建立 | 第32页 |
·建模过程 | 第32-33页 |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辽宁沿海港口吞吐量预测 | 第33-39页 |
·辽宁沿海港口2008-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 第34-38页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第5章 辽宁沿海港口集装箱码头发展方向 | 第39-45页 |
·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发展趋势 | 第39页 |
·国内外港口整合的模式 | 第39-41页 |
·按照港口整合后的管理主体划分 | 第39页 |
·按照港口整合后相互渗透程度划分 | 第39-40页 |
·按港口整合的层次划分 | 第40-41页 |
·国内外港口整合的经验 | 第41-42页 |
·国外港口整合经验 | 第41页 |
·国内港口整合经验 | 第41-42页 |
·辽宁沿海港口集装箱码头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 第42-45页 |
·港口合理规划布局的需要 | 第42-43页 |
·抑制港口企业恶性竞争的需要 | 第43页 |
·提高辽宁沿海港口群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 第43页 |
·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需要 | 第43-45页 |
第6章 辽宁沿海港口集装箱码头资源整合的建议 | 第45-53页 |
·辽宁沿海港口集装箱码头整合的SWOT分析 | 第45-49页 |
·优势 | 第45页 |
·劣势 | 第45-46页 |
·机会 | 第46-47页 |
·挑战 | 第47-49页 |
·辽宁沿海港口集装箱码头资源整合的建议 | 第49-53页 |
·政府主导港口资源整合 | 第49-50页 |
·以资本为纽带进行港口资源整合 | 第50-51页 |
·逐步推进港口资源整合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