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地的主题与表达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引言 | 第8页 |
·研究成果概述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及成果 | 第8-9页 |
·存在问题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论文简要内容 | 第10-12页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园林主题与表达的误区 | 第12-15页 |
·主题定位置绿地系统规划于度外 | 第12页 |
·主题日新月异而又良莠不齐 | 第12页 |
·世俗化与潮流化的冲击,主题雷同重复 | 第12-13页 |
·主题与景观内容、形式不符 | 第13-14页 |
·主题表达过简过繁,有失章法 | 第14-15页 |
第三章 园林主题的基础理论 | 第15-26页 |
·主题的概念 | 第15页 |
·主题与风格、特色、意境的辨析 | 第15-17页 |
·主题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指导和约束绿地建设的各项工作 | 第17页 |
·有效地满足大众需求 | 第17页 |
·概括、形象、简单地传递优势信息 | 第17-18页 |
·给绿地注入文化附加值 | 第18页 |
·促进园林规划设计在更广、更深的领域探索 | 第18页 |
·主题的类型 | 第18-26页 |
·围绕场地功能设计主题 | 第18-20页 |
·围绕场地资源优势设计主题 | 第20-22页 |
·开创性主题 | 第22-26页 |
第四章 主题的确立 | 第26-41页 |
·主题的基本定位——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作用 | 第26-33页 |
·对绿地主题的宏观引导 | 第26-27页 |
·对特色文化资源的分级体现 | 第27页 |
·乐亭县绿地系统规划对公园绿地主题的引导 | 第27-33页 |
·主题的深度挖掘 | 第33-41页 |
·原始信息的整合 | 第33-34页 |
·资源优势分析评价 | 第34-35页 |
·提炼主题元素 | 第35页 |
·纵横向的甄别 | 第35-37页 |
·浙江德清下渚湖湿地风景区的主题确立 | 第37-41页 |
第五章 主题于总体规划层面上的表达 | 第41-45页 |
·总体布局对主题的赋形 | 第41-43页 |
·以"形"合题 | 第41-42页 |
·以"意"合题 | 第42-43页 |
·规划结构对主题的支持 | 第43-45页 |
第六章 主题于详细设计层面的表达 | 第45-62页 |
·主题设计语言的转换 | 第45-47页 |
·主题语汇的具象化 | 第45-46页 |
·设计语言的景观化 | 第46-47页 |
·设计手法的表达 | 第47-53页 |
·保留与模拟 | 第47-48页 |
·抽象与转化 | 第48-49页 |
·叙述与传承 | 第49-50页 |
·隐喻与象征 | 第50-51页 |
·东山文化公园主题设计手法 | 第51-53页 |
·现代景观技术的支撑 | 第53-55页 |
·生态节能主题的技术化 | 第53-54页 |
·主题景观的数字信息化 | 第54页 |
·植物的科学种植 | 第54-55页 |
·景观意象要素的表达 | 第55-62页 |
·入口景观 | 第55-56页 |
·节点景观 | 第56-59页 |
·线性景观 | 第59-60页 |
·区域景观 | 第60-62页 |
第七章 实践中的回应——新东方公园的主题与表达 | 第62-70页 |
·公园主题的确立 | 第62-65页 |
·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公园主题的引导 | 第62-63页 |
·新东方公园主题的深度确立 | 第63-65页 |
·公园主题的表达 | 第65-70页 |
·规划层面的表达 | 第65页 |
·详细设计层面的表达 | 第65-68页 |
·主题活动建议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详细摘要 | 第75-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