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猪肉供应链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8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8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8-11页 |
·简要评述 | 第1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 第11-12页 |
·农产品供应链 | 第12页 |
·猪肉供应链纵向协作的相关理论 | 第12-16页 |
·纵向协作 | 第12-13页 |
·交易成本与纵向协作 | 第13-14页 |
·不完全合约与纵向协作 | 第14-15页 |
·信息不对称与纵向协作 | 第15页 |
·信任与纵向协作 | 第15-16页 |
·农产品特性影响下的纵向协作 | 第16页 |
·研究目标和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于供应链角度的我国猪肉行业总体分析 | 第18-36页 |
·猪肉供应链的概念和构成 | 第18-19页 |
·猪肉供应链的基本特点 | 第19-23页 |
·猪肉供应链的上游环节——生猪生产阶段 | 第23-29页 |
·生猪生产者的类型和生产规模 | 第23-25页 |
·生猪生产阶段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猪肉供应链的中游环节——屠宰加工阶段 | 第29-32页 |
·屠宰阶段 | 第29-31页 |
·加工阶段 | 第31-32页 |
·猪肉供应链的下游环节——销售与消费阶段 | 第32-35页 |
·销售阶段 | 第32-35页 |
·消费阶段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我国猪肉供应链的运作分析 | 第36-48页 |
·我国猪肉供应链的基本类型 | 第36-37页 |
·传统供应链 | 第37-38页 |
·各环节的主体特点 | 第37-38页 |
·传统供应链的缺陷 | 第38页 |
·新型供应链 | 第38-45页 |
·各环节的主体特点 | 第38-39页 |
·传统供应链与新型供应链的比较 | 第39-40页 |
·新型供应链的运作模式 | 第40-45页 |
·混合型供应链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国外猪肉行业特征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48-58页 |
·国外猪肉行业特征分析 | 第48-52页 |
·生猪生产环节 | 第48-49页 |
·屠宰加工环节 | 第49-50页 |
·销售消费环节 | 第50-51页 |
·猪肉供应链的组织模式 | 第51页 |
·对动物福利的关注 | 第51-52页 |
·国外猪肉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 | 第52-56页 |
·瑞典的绿色养猪模式 | 第52-53页 |
·德国的猪肉质量保障措施 | 第53-54页 |
·美国的PQA 体系 | 第54-55页 |
·荷兰的IKB 体系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我国猪肉供应链的发展策略 | 第58-68页 |
·针对传统供应链的发展策略 | 第58-63页 |
·明确部门职责 | 第58-59页 |
·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 | 第59-60页 |
·行业协会要发挥作用 | 第60-63页 |
·针对新型供应链的发展策略 | 第63-67页 |
·加强企业与农户的联结机制 | 第63-65页 |
·推进标准化生产 | 第65-66页 |
·建立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和认证制度 | 第66页 |
·加强科技创新 | 第66-67页 |
·树立品牌意识 | 第67页 |
·针对混合供应链的发展策略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一 消费者购买猪肉考虑因素调查 | 第75-76页 |
附录二 关于南京生猪屠宰情况的访问手记 | 第76-79页 |
附录三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