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蛋白质结合小分子(离子)物质及变构效应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研究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9-17页
     ·研究对象的广泛性第9-10页
     ·研究手段的多样性第10-14页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4-17页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17-19页
     ·立题依据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药物-蛋白质相互作用定量参数的数学处理第19-30页
   ·引言第19页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19-20页
     ·实验仪器第19页
     ·实验试剂第19-20页
   ·方法和原理第20页
     ·BC-pepsin 相互作用第20页
     ·药物-血清白蛋白结合构效关系的一般性数学规律第20页
   ·结果与讨论第20-29页
     ·BC-pepsin 相互作用的定量参数第20-26页
     ·药物-血清白蛋白结合构效关系的一般性数学规律第26-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小分子(离子)物质与蛋白质的关键结合部位辨认第30-50页
   ·引言第30-31页
   ·仪器与试剂第31页
     ·实验仪器第31页
     ·实验试剂第31页
   ·实验方法第31-32页
     ·BC 在pepsin 分子上的结合部位及BC 与pepsin、BSA 相互作用的关键部位第31-32页
     ·离子液体与BSA 相互作用及关键部位第32页
     ·小分子(离子)物质与蛋白质结合的关键部位第32页
   ·结果与讨论第32-49页
     ·BC 在pepsin 分子上的结合部位及BC 与pepsin、BSA 相互作用的关键部位第32-36页
     ·咪唑型离子液体与BSA 相互作用及关键基团的判断第36-45页
     ·共存物质与蛋白质结合的关键部位第45-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共存物质对中药-蛋白质结合的扰动方式第50-58页
   ·引言第50页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50页
     ·实验仪器第50页
     ·实验试剂第50页
   ·实验方法第50-51页
     ·共存物-BSA-七叶内酯体系第50-51页
     ·共存物-pepsin-BC 体系第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57页
     ·共存物-BSA-七叶内酯体系第51-55页
     ·共存物-pepsin-BC 体系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金属离子、中药小分子结合蛋白质过程中的变构效应第58-75页
   ·引言第58页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58页
     ·实验仪器第58页
     ·实验试剂第58页
   ·实验方法第58-59页
     ·BC 对牛血清白蛋白-Cu~(2+)结合过程的变构效应第58-59页
     ·Cu~(2+)(Zn~(2+))对牛血清白蛋白-BC 结合过程的变构效应第59页
   ·结果与讨论第59-74页
     ·BC 对牛血清白蛋白-Cu~(2+)结合过程的变构效应第59-65页
     ·Cu~(2+)、Zn~(2+)对BC-BSA 结合过程的变构效应第65-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全文总结论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5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根霉(Rhizopus chinensis)前导肽和成熟肽脂肪酶在E.coli中的克隆表达和酶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多肽分离条件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