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南朝游宴之风与咏物诗研究

论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9-12页
第一章 南朝游宴与咏物诗交汇的渊源第12-23页
 第一节 咏物赋与游宴结合的传统第12-14页
 第二节 刘宋:"复"与"变"的双重作用第14-21页
  一、形似而神离:刘宋游宴宾主关系与赋诗目的第14-18页
  二、尚巧似:创作手法和意识的经验第18-21页
 第三节 祯祥入诗:"物"的登场与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咏物诗的生长与理论探索第23-42页
 第一节 文人集团与咏物题材的发现第24-29页
  一、宴集方式的转变:由"游"到"宴"第24-26页
  二、永明文人集团的构成第26-29页
 第二节 "永明体"背景下的咏物诗创作第29-35页
  一、咏物诗出现在游宴中的因素第29-32页
  二、西邸文学探讨与咏物诗尝试第32-35页
 第三节 游宴语境下咏物诗的要素与模式第35-42页
  一、咏物诗基本构成模式第36-38页
  二、赋对咏物诗模式的渗透和规范第38-40页
  三、"处地"的表述:游宴"三部式"在咏物诗中的体现第40-42页
第三章 咏物诗的繁盛及其创作的推进第42-61页
 第一节 咏物诗题材的扩大第43-49页
  一、拟物为人第43-45页
  二、拟人为物:女性作为咏物题材第45-47页
  三、特殊题材第47-49页
 第三节 物象的竞写与文人心态第49-56页
  一、池上梨花:同僚间的竞争第50-52页
  二、笔与笔格:学诗之间第52-54页
  三、浮云:自我的挑战第54-56页
 第三节 "三部式"的化用:主体情意的表达第56-61页
  一、咏橘:主客之间第56-59页
  二、《主人池前鹤》:诗人之意第59-60页
  三、《赋得荷诗》:渐近唐诗第60-61页
结语第61-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后记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美国汉学家何谷理的明清小说接受与传播研究
下一篇:徘徊在西风东渐时--论晚清四大小说家的西方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