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中小学校长凝聚力研究--基于A省一线校长的现状调查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1页
引言第11-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3页
  (一) 校长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取决于校长凝聚力的高低第11-12页
  (二) 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思考第12-13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一) 理论意义第13页
  (二) 实践意义第13-14页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4-17页
  (一) 研究方法第14-15页
  (二) 研究思路第15-17页
第一章 校长凝聚力的定义、本质和功能第17-27页
 一、校长凝聚力的定义第17-21页
  (一) 凝聚力不同纬度的解释第17-19页
  (二) 校长凝聚力的定义第19-21页
 二、校长凝聚力的本质第21-25页
  (一) 学校组织成员对校长的接纳和认可第21-23页
  (二) 学校组织成员对学校领导团队的接纳和认可第23-24页
  (三) 学校组织成员对所在学校的接纳和认可第24-25页
 三、校长凝聚力的功能第25-27页
  (一) 有助于协同效应的形成第26页
  (二) 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第26页
  (三) 有助于士气的提高第26-27页
第二章 影响校长凝聚力的主要因素第27-35页
 一、影响校长凝聚力的宏观因素第27-30页
  (一) 校长资格制度第27-28页
  (二) 校长选拔制度第28-29页
  (三) 校长考核制度第29页
  (四) 校长职位权力第29-30页
 二、影响校长凝聚力的微观因素第30-35页
  (一) 校长人格魅力第30-31页
  (二) 学校校园文化第31-32页
  (三) 学校人际关系第32-33页
  (四) 校长领导方式第33页
  (五) 学校共同愿景第33-35页
第三章 校长凝聚力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第35-53页
 一、中小学校长凝聚力的现状调查第35-39页
  (一) 中小学教师对校长凝聚力的看法第35-36页
  (二) 校长凝聚力四个维度的调查第36-39页
 二、中小学校长凝聚力不高的原因分析第39-53页
  (一) 导致校长凝聚力不高的宏观因素第39-44页
  (二) 导致校长凝聚力不高的微观因素第44-53页
第四章 增强中小学校长凝聚力的有效策略第53-70页
 一、增强校长凝聚力的宏观策略第53-61页
  (一) 健全校长任职资格制度第53-54页
  (二) 建立科学的校长选拔制度第54-57页
  (三) 改进校长专业培训第57-58页
  (四) 完善校长激励措施第58-61页
  (五) 实行校长问责制第61页
 二、增强校长凝聚力的微观策略第61-70页
  (一) 增强校长对学校组织成员的感召力:提升校长人格魅力第62-63页
  (二) 增强校长对学校组织成员的吸引力:构建优良的校园文化与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第63-67页
  (三) 增强学校组织成员对校长的向心力:运用恰当管理方式第67-68页
  (四) 增强学校组织成员对校长的忠诚度:形成学校共同愿景与满足教师合理需要第68-70页
结语第70-72页
附录第72-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地理灾害教育研究
下一篇: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