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引言 | 第17-18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39页 |
第一章 类立克次体研究进展 | 第19-28页 |
1 主要水生动物的类立克次体感染 | 第19-23页 |
·贝类 | 第19-21页 |
·鱼类 | 第21-22页 |
·甲壳类 | 第22-23页 |
2 类立克次体的形态、特征 | 第23页 |
3 类立克次体的分类 | 第23-25页 |
4 类立克次体的检测 | 第25-26页 |
5 类立克次体的培养及分子生物学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核转录因子CREB的研究进展 | 第28-37页 |
1 CREB的发现及结构特点 | 第28-31页 |
2 CREB的活化和转录调控机制 | 第31-33页 |
3 CREB的功能 | 第33-37页 |
·CREB与记忆 | 第33-34页 |
·CREB与细胞增殖和凋亡 | 第34-35页 |
·CREB与免疫应答 | 第35页 |
·CREB与疾病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7-39页 |
1 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2 技术路线概要 | 第38-39页 |
第二部分 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与宿主核转录因子CREB相互作用研究 | 第39-91页 |
第四章 近江牡蛎CREB(Ca-CREB)全长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0-5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0-49页 |
·材料 | 第40-42页 |
·方法 | 第42-49页 |
2 结果 | 第49-55页 |
·总RNA的制备 | 第49-50页 |
·Ca-CREB cDNA片段的克隆 | 第50-51页 |
·Ca-CREB cDNA全长的克隆、鉴定与序列分析 | 第51-55页 |
·Ca-CREB在正常牡蛎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 第55页 |
3 讨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Ca-CREB的原核表达,鉴定及蛋白活性分析 | 第57-7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7-66页 |
·材料 | 第57-60页 |
·方法 | 第60-66页 |
2 结果 | 第66-71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6-67页 |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67-69页 |
·多克隆抗体制备与Western blot分析 | 第69-70页 |
·重组蛋白生物活性的鉴定 | 第70-71页 |
3 讨论 | 第71-72页 |
第六章 Ca-CREB在近江牡蛎免疫反应中的功能与机理研究 | 第72-8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3-77页 |
·材料 | 第73页 |
·方法 | 第73-77页 |
2 结果 | 第77-80页 |
·Ca-CREB表达的Real time RT-PCR分析 | 第77页 |
·Ca-CREB磷酸化检测和分析 | 第77-78页 |
·近江牡蛎血淋巴细胞中Ca-CREB的活性检测 | 第78-80页 |
3 讨论 | 第80-82页 |
第七章 SDS-PAGE法测定Ca-CREB融合蛋白分子量产生偏差的分析 | 第82-9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2-85页 |
·材料 | 第82-83页 |
·方法 | 第83-85页 |
2 结果 | 第85-90页 |
·pGEX-CREB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85-87页 |
·重组融合蛋白(CREB-GST)的表达 | 第87页 |
·不同浓度SDS-PAGE分析重组融合蛋白(CREB-His) | 第87-89页 |
·不同SDS-PAGE体系分析重组融合蛋白 | 第89-90页 |
3 讨论 | 第90-91页 |
第三部分 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R的特性与功能分析 | 第91-113页 |
第八章 近江牡蛎病原-类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R)的序列分析、表达及鉴定 | 第92-10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3-96页 |
·材料 | 第93-94页 |
·方法 | 第94-96页 |
2 结果 | 第96-103页 |
·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基因组DNA的提取及鉴定 | 第96-97页 |
·序列分析 | 第97-98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98-100页 |
·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与鉴定 | 第100-101页 |
·ompR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与效价检测 | 第101-102页 |
·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外膜蛋白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 | 第102-103页 |
3 讨论 | 第103-105页 |
第九章 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R)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理 | 第105-11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05-107页 |
·材料 | 第105-106页 |
·方法 | 第106-107页 |
2 结果 | 第107-111页 |
·Real time RT-PCR分析 | 第107-109页 |
·ompR对血淋巴细胞中ERK、JNK和P38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ompR对血淋巴细胞中NF-κB活性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3 讨论 | 第111-113页 |
第四部分 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诱导刺激后宿主LITAF基因的克隆鉴定 | 第113-125页 |
第十章 近江牡蛎LITAF(LPS-induced TNF-α)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 | 第114-12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15-116页 |
·材料 | 第115页 |
·方法 | 第115-116页 |
2 结果 | 第116-123页 |
·Ca-LITAF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116-117页 |
·Ca-LITAF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117-120页 |
·近江牡蛎不同组织中Ca-LITAF基因表达分析 | 第120-121页 |
·类立克次体诱导刺激后血淋巴细胞中Ca-LITAF的表达分析 | 第121页 |
·pET-Ca-LITAF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121-122页 |
·Ca-LITAF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122-123页 |
3 讨论 | 第123-125页 |
全文小结 | 第125-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