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9-16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三、高校体育困难生概念、特点和危害 | 第13-16页 |
(一) 高校体育困难生的概念 | 第13页 |
(二) 体育困难生的特点 | 第13-14页 |
(三) 体育困难生问题的危害 | 第14-16页 |
第二部分 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 第16-17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6页 |
二、问卷的设计 | 第16-17页 |
(一) 问卷的制定步骤 | 第16-17页 |
(二) 问卷的内容 | 第17页 |
三、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17页 |
四、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第17页 |
第三部分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7-34页 |
一、对高校体育困难生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17-19页 |
二、对体育困难生外部因素的调查分析 | 第19-27页 |
(一) 社会和家庭因素 | 第19-20页 |
(二) 学校因素 | 第20-27页 |
三、对体育困难生内部因素的调查分析 | 第27-34页 |
(一) 身体因素 | 第27-30页 |
(二) 心理素质 | 第30-34页 |
第四部分 讨论:高校体育困难生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 第34-42页 |
一、高校体育困难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34-37页 |
(一) 体育困难生产生的外部因素分析 | 第34-35页 |
(二) 体育困难生产生的内部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二、高校体育困难生问题的对策研究 | 第37-42页 |
(一) 在高校成立以体育优秀生为主体的体育困难生帮扶小组,对体育困难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救助 | 第37页 |
(二) 体育教师应根据自己班级体育困难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体育困难生帮扶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对体育困难生进行辅导 | 第37-38页 |
(三) 体育教学部门领导应制定相应的体育困难生救助管理办法和奖罚措施 | 第38-39页 |
(四) 在高校举行多种形式的体育娱乐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和参与热情 | 第39页 |
(五) 重视体育困难生心理问题的救治,使学生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到学习中来 | 第39-41页 |
(六) 改进体育教学,促进体育困难生转化 | 第41-42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51页 |
注释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