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淡水环境中新型酯酶和甲烷氧化菌的筛选与鉴定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1章 绪论(环境宏基因组与甲烷氧化菌研究进展)第15-56页
   ·引言第15-16页
 第一部分 环境宏基因组与脂肪酶的筛选第16-31页
   ·环境宏基因组研究技术进展第16-30页
     ·环境宏基因组研究概况第16-17页
     ·环境宏基因组的构建第17-18页
       ·环境样品总DNA的提取第17-18页
       ·载体的选择第18页
       ·宿主的选择第18页
     ·环境宏基因组文库的筛选第18-23页
       ·文库筛选的可行性分析第18-19页
       ·筛选文库的的方法第19-21页
       ·各种环境宏基因组文库的筛选第21-23页
     ·从环境宏基因组文库中筛选脂肪酶第23-30页
       ·细菌脂肪酶简介第23页
       ·细菌脂肪酶的研究概况第23-24页
       ·细菌脂肪酶家族第24-28页
       ·脂肪酶的用途第28-29页
       ·环境中筛选脂肪酶第29-30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0-31页
     ·本研究的目的第30页
     ·本研究的意义第30-31页
 第二部分 新型甲烷氧化菌的筛选第31-45页
   ·甲烷氧化菌研究进展第31-43页
     ·甲烷氧化菌研究背景第31-34页
       ·地球上甲烷的来源和消耗方式第31-32页
       ·微生物介导的甲烷循环第32-33页
       ·甲烷氧化菌概况第33-34页
       ·甲烷氧化菌的研究进展第34页
     ·甲烷氧化菌的分类第34-35页
     ·甲烷氧化菌的生态分布第35-36页
     ·甲烷氧化菌的特征酶第36-39页
     ·甲烷氧化菌的研究方法第39-43页
       ·以16S rRNA为基础的甲烷氧化菌的生态学研究第39-40页
       ·功能性基因探针检测甲烷氧化菌第40-41页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反转录PER方法分析第41-42页
       ·磷脂酸和同位素标记技术第42-43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3-45页
     ·本研究的目的第43-44页
     ·本研究的意义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6页
第2章 长江淡水宏基因组文库中新型酯酶的筛选与鉴定第56-83页
   ·引言第56-57页
 第一部分 材料和方法第57-70页
   ·试验基本材料第57-58页
     ·淡水样品来源第57页
     ·试验所用基本材料和仪器设备第57-58页
   ·长江水微生物宏基因组库的建立第58-60页
     ·长江淡水表层微生物的提取第58页
     ·长江淡水宏基因组文库的建立第58-60页
       ·长江水微生物基因组的提取第58-59页
       ·酶切并回收大片段DN A第59-60页
       ·构建BAC基因组文库第60页
   ·新型酯酶的筛选与鉴定第60-70页
     ·筛选带有脂肪酶基因的阳性克隆第60页
     ·对阳性克隆进行亚克隆并测序分析第60-70页
       ·菌种保存和扩大培养第60-61页
       ·抽出阳性克隆中带有脂肪酶基因的质粒第61页
       ·亚克隆以及测序分析第61-62页
       ·分析测序结果第62-63页
       ·构建EstY蛋白表达质粒第63-65页
       ·EstY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65-67页
       ·EstY的酶活测试第67-70页
 第二部分 结果与讨论第70-82页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第70-73页
     ·长江水微生物大片段基因组的提取第70页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第70-72页
       ·酶切并回收大片段DNA第70页
       ·构建BAC基因组文库第70-72页
     ·结果讨论第72-73页
   ·新型酯酶的筛选与鉴定第73-82页
     ·筛选带有脂肪酶基因的阳性克隆第73页
     ·对阳性克隆进行亚克隆并测序分析第73-76页
       ·亚克隆库的建立第74页
       ·亚克隆库的筛选第74页
       ·阳性亚克隆的序列分析第74-76页
     ·酯酶基因EstY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纯化第76-77页
     ·EstY的酶活测试第77-80页
       ·不同底物的酶活测定第77-78页
       ·不同pH对酶活力的影响测定第78页
       ·不同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测定第78页
       ·不同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测定第78页
       ·不同的有机溶剂及去污剂对酶活力的影响测定第78页
       ·计算EstY的米氏常数第78-80页
     ·结果讨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3页
第3章 新型甲烷氧化菌的分离及特性研究第83-111页
   ·引言第83-84页
 第一部分 材料和方法第84-100页
   ·实验配料第84-88页
     ·试验仪器设备第84页
     ·甲基氧化菌培养基及其它培养基组分第84-87页
   3:2.3 其它试剂第87-88页
     ·试验所用引物第88页
   ·新型甲烷氧化菌的筛选与鉴定第88-92页
     ·取样地点第88页
     ·新型甲烷氧化菌的筛选第88-89页
     ·新型甲烷氧化菌的鉴定第89-92页
       ·新型甲烷氧化菌的基因组提取第89-90页
       ·对新型甲烷氧化菌16S rRNA序列特异性扩增和测序第90-92页
       ·16S rRNA的序列分析第92页
       ·新型甲烷氧化菌的形态特征观察第92页
       ·菌种保藏第92页
   ·新型甲烷氧化菌的生理生化遗传学特性研究第92-100页
     ·革兰氏染色法第92-93页
     ·甲烷氧化细菌生长曲线及甲烷降解曲线的测定第93页
     ·甲烷氧化菌温度梯度生长测定第93页
     ·甲烷氧化菌pH梯度生长测定第93页
     ·甲烷氧化细菌NaCl梯度实验方法第93-94页
     ·唯一碳源试验第94页
     ·唯一氮源试验第94页
     ·过氧化氢试验第94页
     ·脲酶测定试验第94页
     ·甲烷氧化细菌特征酶基因pmoA,mxaF和mmoX的鉴定第94-97页
       ·pmoA,mxaF和mmoX片段的扩增和测序第94-97页
       ·pmoA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第97页
     ·甲烷氧化菌的固氮酶基因nifH的鉴定第97-100页
       ·固氮酶基因nifH片段的扩增与测序第97-99页
       ·固氮酶基因nifH片段的鉴定第99-100页
 第二部分 结果与讨论第100-109页
   ·新型甲烷氧化菌的筛选与鉴定第100-109页
     ·筛选结果第100页
     ·甲烷氧化菌M261的形态特征第100页
     ·甲烷氧化菌M261的鉴定结果与分析第100-104页
     ·甲烷氧化菌M261的生理试验结果第104-106页
       ·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分析第104页
       ·甲烷氧化细菌生长曲线及甲烷降解曲线第104页
       ·甲烷氧化菌pH梯度生长结果第104-105页
       ·甲烷氧化菌温度梯度生长测定第105页
       ·甲烷氧化细菌NaCl梯度生长结果第105页
       ·唯一碳源试验第105页
       ·唯一氮源试验第105页
       ·脲酶测定试验第105页
       ·过氧化氢酶试验第105-106页
     ·甲烷氧化菌M261的特征基因分析第106-108页
       ·甲烷氧化细菌特征酶基因pmoA和mmoX的鉴定第106页
       ·甲烷氧化菌的固氮酶基因nifH的鉴定第106页
       ·甲烷氧化菌pmoA的系统发生树分析第106-108页
     ·结果讨论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海珊瑚环境地球化学记录与全球变化
下一篇:CLASP1与PRC1的相互作用在中心纺锤体微管构架形成中的功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