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腹推脊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应及机理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临床研究 | 第7-13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7-8页 |
| ·研究对象来源 | 第7页 |
| ·诊断标准 | 第7-8页 |
| ·纳入标准 | 第8页 |
| ·排除标准 | 第8页 |
| ·剔除和脱落标准 | 第8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8-11页 |
| ·对照分组方法 | 第8页 |
| ·检测指标与方法 | 第8页 |
| ·试验程序 | 第8-11页 |
| ·工作流程 | 第8-9页 |
| ·试验具体实施方案 | 第9-11页 |
| ·质量控制 | 第11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11页 |
|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11-13页 |
| ·病例入选与临床试验完成情况 | 第11页 |
| ·基线指标比较情况 | 第11页 |
| ·病例人口学特征 | 第11页 |
| ·两组治疗前病情基本情况比较项基本原则 | 第11页 |
|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与比较 | 第11-12页 |
|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第12页 |
| ·两组治疗前后全肠及结肠通过时间比较 | 第12页 |
| ·两组疗法的疗效比较 | 第12页 |
| ·推拿组与药物组回访中医证候比较 | 第12页 |
| ·不良反应记录情况 | 第12-13页 |
| 讨论 | 第13-16页 |
| 1 推拿组选用手法及其特点 | 第13页 |
| 2 胃肠动力药物选取 | 第13页 |
| 3 样本选择 | 第13页 |
| 4 中医证候的选取 | 第13-14页 |
| 5 推拿组有显著变化的原因 | 第14页 |
| 6 药物组产生疗效的原因 | 第14-15页 |
| 7 两组回访比较无显著差异的原因 | 第15-16页 |
| 结论 | 第16-17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17-18页 |
| 致谢 | 第18-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20页 |
| 附件一:综述 | 第20-30页 |
| 功能性便秘的研究现状 | 第20-30页 |
| 附件二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30-31页 |
| 附件三 患者中医证候评分量表 | 第31-33页 |
| 附表四 患者知情同意书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