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间接受害人赔偿请求权的理论基础 | 第8-13页 |
(一) 相关学说 | 第8-10页 |
1.扶养丧失说 | 第8页 |
2.继承丧失说 | 第8-9页 |
3.一定物质水平维持说 | 第9页 |
4.人(生命)的价值说 | 第9-10页 |
(二) 因果关系理论 | 第10-13页 |
1.加害人的加害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应具有相当因果关系 | 第11-12页 |
2.间接受害人所受损害与加害人的侵权行为之间有间接因果关系 | 第12-13页 |
二、间接受害人因直接受害人死亡而遭受的损害及赔偿 | 第13-29页 |
(一) 损害种类 | 第13-14页 |
(二) 财产损失的赔偿 | 第14-22页 |
1.对间接受害人支付的丧葬费等损失的赔偿 | 第14-15页 |
2.对间接受害人扶养费损失的赔偿 | 第15-18页 |
3.死亡赔偿金 | 第18-21页 |
4.侵权致人死亡时对间接受害人劳务损失的赔偿 | 第21-22页 |
(三) 精神损害的赔偿 | 第22-27页 |
1.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间接受害人的范围 | 第22-23页 |
2.侵害生命权时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23-25页 |
3.侵害生命权时其他间接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第三人休克损害" | 第25-27页 |
(四) 赔偿方式 | 第27-29页 |
三、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及限制 | 第29-35页 |
(一) 过失相抵规则的适用 | 第29-32页 |
1.以直接受害人的过错抗辩 | 第29-31页 |
2.以间接受害人的过错抗辩 | 第31-32页 |
(二) 损益相抵规则的适用 | 第32-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