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被害人概述 | 第10-16页 |
第一节 被害人的含义和特征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被害人诉讼地位的历史变迁 | 第11-16页 |
一、古代刑事诉讼制度下的被害人 | 第11-12页 |
二、近代刑事诉讼制度下的被害人 | 第12-13页 |
三、当代刑事诉讼制度下的被害人 | 第13-14页 |
四、小结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被害人诉讼权利基本内容及价值分析 | 第16-23页 |
第一节 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基本内容 | 第16-20页 |
一、世界被害人学学会的见解 | 第16页 |
二、联合国《刑事被害人人权宣言》 | 第16-18页 |
三、学理上的归纳 | 第18-20页 |
第二节 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价值分析 | 第20-23页 |
一、是人权法治的应有之意 | 第20-21页 |
二、是诉讼公正价值的内在要求 | 第21页 |
三、符合刑事诉讼程序效益的价值取向 | 第21页 |
四、维护社会和谐的需要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公诉案件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现状 | 第23-32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模式中的被害人 | 第23-25页 |
第二节 被害人对立案程序的参与 | 第25-26页 |
第三节 被害人对侦查程序的参与 | 第26-27页 |
第四节 被害人对审查起诉程序的参与 | 第27-29页 |
第五节 被害人对审判程序的参与 | 第29-30页 |
第六节 被害人对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参与 | 第30-31页 |
第七节 被害人对执行程序的参与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我国公诉案件被害人诉讼保护制度的完善 | 第32-44页 |
第一节“四方诉讼构造”模式的构建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立案程序:控告权的完善 | 第33-34页 |
第三节 侦查程序:被害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 | 第34-35页 |
第四节 审查起诉程序:被害人对检察机关的制约 | 第35-37页 |
第五节 审判程序:被害人对法官量刑施加影响 | 第37-39页 |
第六节 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被害人刑事损害赔偿权的实现 | 第39-41页 |
第七节 执行程序:被害人对刑罚执行变更的监督制约 | 第41-44页 |
一、被害人对减刑、假释程序的参与 | 第41-42页 |
二、被害人对监外执行程序的参与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