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0-31页 |
第一章 兔球虫病研究进展 | 第10-26页 |
·兔球虫的种类与形态 | 第11-14页 |
·兔球虫的发育史 | 第14-17页 |
·孢子生殖 | 第15-16页 |
·裂殖生殖 | 第16页 |
·配子生殖 | 第16-17页 |
·流行病学 | 第17页 |
·兔球虫的侵害部位与病理变化 | 第17-19页 |
·影响兔球虫病发生的因素 | 第19-23页 |
·兔球虫感染与年龄的关系 | 第19页 |
·不同种兔球虫的感染率 | 第19-20页 |
·兔球虫病的发病季节及其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20-21页 |
·兔球虫种的免疫原性及拥挤效应对球虫感染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兔球虫抗药性对球虫感染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影响兔球虫病的营养因素 | 第23页 |
·兔球虫侵入宿主细胞的机制 | 第23-24页 |
·兔球虫感染的免疫机制 | 第24-26页 |
·细胞免疫 | 第24-25页 |
·体液免疫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球虫病的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 | 第26-31页 |
·球虫活疫苗 | 第27-29页 |
·强毒苗 | 第27-28页 |
·研制方法 | 第27页 |
·研究及应用情况 | 第27-28页 |
·弱毒苗 | 第28-29页 |
·研制方法 | 第28页 |
·研究及应用情况 | 第28-29页 |
·核酸疫疫苗 | 第29页 |
·疫苗控制球虫病的发展前景 | 第29-31页 |
·将会出现更多的弱毒疫苗 | 第29页 |
·基因工程苗 | 第29-31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31-66页 |
第一章 甘肃兰州地区屠宰市场兔球虫流行病学调查 | 第31-37页 |
·兔球虫病 | 第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样品采集 | 第31页 |
·卵囊的收集与培养 | 第31-32页 |
·卵囊鉴定 | 第32页 |
·试验动物 | 第32页 |
·结果 | 第32-35页 |
·讨论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二章 斯氏艾美尔球虫单卵囊的分离及孢子生殖过程 | 第37-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无球虫幼兔的培育 | 第38页 |
·E.stiedai 卵囊的准备 | 第38-39页 |
·卵囊复壮 | 第38页 |
·单卵囊感染及继代增殖 | 第38-39页 |
·E.stiedai 孢子生殖过程 | 第39页 |
·结果 | 第39-40页 |
·单卵囊技术分离 E.stiedai 球虫纯株 | 第39页 |
·E.stiedai 孢子生殖过程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关于球虫的单卵囊分离技术 | 第40-41页 |
·关于 E.stiedai 虫种的鉴定 | 第41页 |
·关于球虫的孢子生殖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兔斯氏艾美耳球虫毒理学研究 | 第43-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材料 | 第43页 |
·方法 | 第43-45页 |
·结果 | 第45-48页 |
·临床症状 | 第45页 |
·卵囊排出量的动态变化 | 第45-46页 |
·体重 | 第46-47页 |
·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情况 | 第47页 |
·肝脏病理剖解变化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家兔斯氏艾美耳球虫(E. STIEDAI)活虫苗免疫预防的研究 | 第50-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材料 | 第50页 |
·方法 | 第50-52页 |
·数据处理 | 第52-53页 |
·结果 | 第53-54页 |
·临床症状及眼观病理变化 | 第53页 |
·试验兔卵囊排出量的动态变化 | 第53页 |
·试验兔增重情况 | 第53-54页 |
·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情况 | 第54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兔斯氏艾美耳球基因组提取与18SRDNA 序列测定 | 第56-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62页 |
·材料 | 第56-58页 |
·方法 | 第58页 |
·球虫基因组的提取 | 第58-59页 |
·目的片段的扩增 | 第59页 |
·扩增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59-60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60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无菌操作) | 第60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60-61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第61-62页 |
·多重序列比对和进化树的构建 | 第62页 |
·结果 | 第62-64页 |
·E.stiedai 18SrRNA 基因目的片段的扩增 | 第62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第62-63页 |
·GenBank 数据库检索与克隆序列数据关联(alignment) | 第63页 |
·聚类及变异特点分析 | 第63-64页 |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64页 |
·讨论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2-73页 |
附录 A:E.stiedai 18SrRNA 序列 | 第73-75页 |
附录 B:缩略词英文对照表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